青州古道

#

人文历史

青州的道路,犹如青州的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交错密布,通达四方。既有国家开辟的战道、驰道、驿道、朝廷敕封的“御道”,又有民间通行的大道、盐道。这些道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青州的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奠定了后来公路的基础。


相传,大禹到山东半岛治理淄水、弥水、潍水,将阡陌小道拓宽为供众人通行的大道。


西周初期,周公率大军分三路东征,剿灭山东地区的“东夷五侯”,即:奄、徐、盈、熊、蒲姑不服周朝统治的部落时,进一步将道路拓宽、延伸,形成了关中地区至临淄的周道。随后,封姜太公为齐侯。姜氏后代几经转辗,齐献公时定都于临淄。自此,以临淄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的道路迅速延伸。今青州市境为齐国腹地。临淄的东、南、东北方,皆紧邻青州。其伸向这三方的道路,全都经过今青州境。在齐国征服山东半岛十几个候国、部落中,先后修筑了进攻纪国、莱国的“齐莱战道”,通向莱芜的“齐鲁战道”。通向莒国的“齐莒战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大修驰道。齐莱战道被改造加宽变成了秦“驰道”。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州的道路随青州政治、经济、战略地位的改变,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州广固城取代了临淄城的地位。原先以临淄为中心的道路,随之改经广固城。将齐莒战道,改称“青沂古道”。将齐鲁战道,改称“齐鲁古道”。新开辟了由大姜(邹平大姜村)经张店、金岭镇、辛店、淄河店、广固城、圣水、贯店、大尹、巨弥等村,东去剧县、北海、莱州、登州的“济青莱登”驿道。当时的青州刺史部管辖:齐郡、城阳郡(莒县)、乐安国3个郡国,及高苑(高青)、临济(邹平)、博昌(博兴)、利益(益都)、寿光、临淄、广饶等15个县。为适应政治统治、经济控制的需要,青州刺史部新修、整修了青州通各郡县的大道。奠定了青州的道路枢纽地位。


特色

三、【青州周道三千年之历程】:

1、姜子牙与青州周道:

2、齐桓公与青州周道:


齐襄公时,国政混乱。管仲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小白的师傅鲍叔牙在好友管仲的提示下,就保护小白逃到莒国。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通过眼线得知此情况的公子纠和小白,俱连夜回赶。鲁国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这里莒国到齐国的大道,即是经过穆陵关的青州古道。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三节?春秋时期横贯南北和纵通东西的交通道路》:在春秋时一条南北交通大道,由莒国北行就可达到齐国都城临淄。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东。用现在地理来说,由临淄旧址过穆陵关即可达到莒县。


3、齐灵公与青州周道:

《左传》鲁襄公二年(前571年):

“齐侯使诸姜宗妇来送葬。召莱子,莱子不会,故晏弱城东阳以逼之。”

齐灵公派遣嫁给齐大夫的宗女和同姓大夫的妻子前来鲁国送葬,召见莱子。莱子不参加会见,所以晏弱在东阳筑城来逼迫莱国。


《左传》鲁襄公六年(前567年):

“十一月,齐侯灭莱,莱恃谋也。于郑子国之来聘也,四月,晏弱城东阳,而遂围莱。甲寅,堙之环城,傅于堞。及杞桓公卒之月,乙未,王湫帅师及正舆子、棠人军齐师,齐师大败之。丁未,入莱。莱共公浮柔奔棠。正舆子、王湫奔莒,莒人杀之。四月,陈无宇献莱宗器于襄宫。晏弱围棠,十一月丙辰,而灭之。迁莱于郳。高厚、崔杼定其田。”


十一月,齐灵公灭亡莱国,这是由于莱国只是仗着谋略而不务实际的缘故。当郑国子国来鲁国聘问的时候,即去年四月,晏弱在东阳筑城,因而就包围莱国,四月的一天,环城堆起土山,紧挨着女墙。到杞桓公死去的那一个月的十五日,王湫领兵和正舆子、棠邑人迎战齐军,齐军把他们打得大败。二十七日,进入莱国。莱共公浮柔逃亡到棠地,正舆子、王湫逃亡到莒国,莒国人杀了他们。四月,陈无宇把莱国宗庙里的宝器献于襄宫。晏弱包围棠邑,十二月初十灭了它,把莱国的百姓迁到郳地。高厚、崔杼主持划定分配莱国的土地疆界。


棠邑在今平度,莒国即莒县。学者周昌富在《莱国姓氏与地望考》一文中也考证说莱都“以当时的地理形势观之,似在昌乐西北境域为宜”。

东阳,杜预注云:“东阳,齐境上邑。”杜预是西晋人,其生卒年味(222-284),此时在东晋青州东阳城之前,这说明在东晋羊穆之公元410年筑东阳城之前就有已东阳城。


古东阳城,主流观点认为在临朐东,东晋羊穆之公元410年筑东阳城,所以要沿袭古东阳城旧名,是基于齐国曾“城东阳而围莱”,取得了灭莱的决定性胜利的历史事件。


齐国攻打莱国,从临淄到东阳城,其后勤供应必然依靠青州周道。

 

4、“永嘉南渡”与青州周道:

“永嘉”是西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307年—312年)。在永嘉之前,中原地区发生过长达18年的“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趁西晋内乱之际,相继兴起南下,进兵中原。为了逃避落后民族的统治,门阀士族就带领他们的家族、部曲、民户大量流徙到江淮一带,史称“永嘉南渡”。


在青州地区,先后发生的曹嶷东徇山东、临淄大战,石虎攻占广固、坑杀士民3万等事件,也迫使青州的门阀士族纷纷南逃。如北海王猛的王氏家族、“名著海岱”的刘胤刘氏家族,青州刺史王仁的后裔琅琊王氏家族等等,都迁居江淮。


司马睿称帝建立东晋后,为了便于统治,制定了“侨寄法”,就是按照门阀士族的原籍名称,设置一些侨州、侨郡、侨县来管理,叫作“侨置”。


青州的门阀士族大多南迁到江北淮河一带,以今扬州、连云港地最多。所以,东晋在广陵(今扬州市)侨置青州,在淮北一带侨置齐郡、济岷郡、高密郡,下辖8个侨置县,归侨置的青州遥相管辖。侨置在广陵的青州改名为南青州。

   

刘宋景和三年(467年),北魏慕容白曜攻占青州,地入北魏。刘宋又在郁州(今连云港市)侨置南青州,领9郡46县。到北齐时,这个南青州搬到沂水。直到隋朝统一全国,南、北二青州合为一处,治东阳城。


南北青州的侨置历史长到150多年,而青州周道就是南北青州迁移的通道。



5、东晋刘裕与青州周道:

东晋安帝义熙五年( 公元409 年) ,东晋太尉刘裕率师伐南燕。大军自建康(今南京)出发,乘船北上,五月进达下邳,因船大不便入沂,乃留船舰辎重于此,以为后方根据地。是时,晋大军改为步行,进至琅邪(今临沂) 。所过皆筑城,留兵守卫,以防燕军袭后。


六月,刘裕大军进至大岘穆陵关,穆陵关全无南燕军踪影,雄关变空关。晋军不费一兵一卒,轻取穆陵天险。刘裕大喜,指天而笑曰:“虏已入我掌中。”下令筑五色坛祭天。部下不解:“我军尚未与敌军交战,将军为何如此高兴?”刘裕笑道:“大军已过天险,将士必有死战之心;庄稼遍野,无缺乏军粮之忧,我已胜利在握。”


次年二月, 刘裕最后对广固城发起总攻,把一座可容数万人,作为南燕都城11 年的广固城,夷为平地。


如高绗《青州怀古》:“寄奴(刘裕小名寄奴)南来气如虎,只手席卷青齐土。大岘空关战鼓鸣,降王槛车送吴楚。”明代安箕《过穆陵关》:“将军岘口路盘纡,东国重关赐履余。鸡谷分流通沭汶,商车夹道走淮徐。捐躯戍主灵犹壮,失险南燕计果疏。何处寄奴遗垒是,废兴千载总成墟。” 


东晋刘裕北伐南燕的路线从南京到临沂,从临沂经南穆陵关到青州,走的正是青州周道。《宋书》在记载这一战争过程时,描写了晋军北过大岘山后继续向临朐进发的浩荡阵容:“众军步进,有车四千两(同辆),分车为两翼,方轨徐行,车悉张幔,御者执矟,又以轻骑为游军,军令严肃,行伍整齐。”由此可以想见,当时这一段道路已是相当宽展的。


6、明朝时期的青州周道:

明洪武八年,基于元末明初战乱的人口锐减和土地荒芜,政府全面实行军迁移民,600年来青州的自然村大都是始建于洪武八年。而建于青州周道边上的村落仍然沿用旧名。在青州周道上,从临淄往青州方向,有一村为官道村,进入青州有北普通,南普通,该村家谱也有记载,普通,即是普遍通达的大道。然后进入北辛店、南辛店,从临淄到这里已经三十多里路了,按《周礼》“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这里应该有“宾馆”了,所以称“店”。


青州普通镇上庄村志及张氏族谱记载:“尧王山相传为尧帝巡猎于此,故名尧王山。上庄原名‘兴旺庄’,明初于山西迁于古道旁建村,因靠近古道,战乱及匪事不断,故复上迁于尧王山脚下,遂名上庄”。


度过北阳河,就到了东阳城外的西店村,西店是城外的“宾馆”,古代城市有宵禁制度,晚上戌时关闭城门,来不及进城的人就在城外住店。


穿过东阳城与南阳城,沿着青州周道到卢店村,然后到小涧店村,大涧堡,到临朐城,到沂水大关、穆陵关。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出于种种原因,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了一套中央机构。这样自南京到北京便有了一条“两京通衢”的大道,一条沿着大运河而行,另一条就是青州古道。


今位于青州周道上的青州市益都西店村北有玄帝阁,上书“两京通衢”,世代相传是“从南京到北京”。该传说当始于明成祖时期。沂水县马站在古代是较大的一处驿站,自明代民间相传“南京到北京,马站在当中”。通过数字地球技术测量,马站到北京和马站到南京的距离都是450公里,果然与传说相吻合。这个传说同时也证明青州周道在明朝是南北京城的交通干线。


实际上两京最早可追溯到周朝时期的齐国与莒国、吴国的国都,青州周道是齐国、莒国甚至吴国的交通干线。


7、清朝时期的青州周道:

清道光间山东青州诗人李容《过满洲驻防城》:

                  

雉堞斜分美柳中,牙旗摇曳夕阳红。

城头日日吹螺壳,门外家家晒马通。

少妇坳堂缝破甲,健儿隙地挽强弓。

依然渑水尧山路,触目偏多塞上风。

 

尧山路,即尧王山脚下的青州周道。渑水,即北阳河。在尧王山麓往东看,山下北阳河自南向东北流淌,青州周道则自东南东阳城穿过北阳河西北至临淄。河上原有浮桥。路东1000米就是青州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