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寿云道

#

人文历史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景寿云道不仅有着充满诗意的名字,千百年来也见证了山区人民的勤劳与勇敢。在这条承载着极其深厚地文化底蕴古道上,留下的是先民们迁徙的千年足迹。


时间回溯到北宋庆历八年,景寿云道所在的大漈盆地还是一片被称为西泽的高山沼泽。梅氏祖先在东边一个叫赵坪的小山村和山民们一起开渠排水,筑岸垦田,开垦建设了西岸等大漈村落。而后的一千年中,从云和迁来的梅氏后代便在这里宛如桃源般的大漈村生息繁衍。


古人训,百德孝为先。在大漈村,孝道更是祖祖辈辈在教育下代人时,最为注重的。大漈村里有座古寺,名为时思寺,这座始建于公元1140年的寺庙是难得的集道、儒、佛三教一体的寺庙。虽然现在时思寺只留下了基本的建筑结构,但那里的一木一瓦都承载了说不尽的历史故事。


“时思”两字是由宋高宗赵构所赐,意为时时思念自己的祖辈。据说古时有位名叫梅元屃的村人,6岁时祖父去世,而后为祖父守孝三年,故事传到宋高宗耳里,高宗深受感动,赐封梅元屃为“孝童”,并将当年元屃守墓时住的草庐修建为“时思院”,到了明朝宣德年间,改为了“时思寺”。


整个寺院由山门、心经钟楼、大殿宝殿、马仙宫、梅氏宗祠等古建筑组成,由于时思寺与梅氏宗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民俗、宗教、文化具有一定价值,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与双古柏相映照的还有一株千年古树,这就是人称的“大柳杉王”了,它位于时思寺门口左侧。据浙江省林业厅专家测定,柳杉王胸径4.7米,高47米,树龄达1000余年。观树状,如古石雕,极副沧桑感,粗大树径,已不是完整的躯体。现在留下的,大约只有原高的二分之一,据说是不知何年何月何日,雷电霹击,拦肢斩断树顶。现今左右两侧伸出的枝膀,依然粗大、茂盛;中间的主干自底而上,半边枯成峭壁。它给人以千疮百孔,苍老昂劲的感觉。树底有大小二洞,躬腰钻入树心,中间宽敞而平坦如整,可容二十余人。抬头仰视,洞天见行云,四周如陡壁,人仿佛置于井底。


特色

 大山深处的古村落

  信奉“一切始于教育”古训

景寿云道为古时候景宁到福建寿宁的主要道路,由于整条古道都穿梭于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峻岭之中,故古人给它取了个很有意境的名字——景寿云道,线路为景宁枫林口—东车—云中大漈—小佐—浮亭岗—雁溪—上标—寿宁,而从大漈通往福建寿宁另还有两条古道线路。


在这条古道上,大漈久负盛名,它是景宁的一个山区乡,以古寺庙、古廊桥、古杉木名闻遐迩。


在大漈村中,农户以梅姓为主,据说他们是北宋庆历八年(1045)从云和迁来,当时大漈盆地还是一片高山沼泽,称为西泽。梅氏祖先在东边一个叫赵坪的小山村和山民们一起开渠排水,筑岸垦田,开垦建设了西岸等大漈村落。景寿云道就曾留下先民们迁徙的千年足迹。


大漈虽只是个村,但这里自古以来非常注重教育,还有一句这方面的古训——一切始于教育。因此这里人才辈出,宋明清年代,大漈村就有九位进士、二十三位举人,至今还流传着“一家八龙”、“入门三进士”、“一朝十八把雨伞”的美谈。

这棵千年古树里面能容纳数十人。

  古寺古树古桥

  每个背后都故事多多

行走在高山上的大漈乡,古廊桥、古宗祠、古杉木、古民居,会让你感觉到在岁月的长河中,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一串串动人故事。


时思寺,位于村南端白象山脚下,始创于宋绍兴十年。据说大漈村人梅元屃6岁时,祖父去世,随父日夜守护坟墓,令乡人非常感动。府县上报朝廷,皇帝嘉奖其为“孝童”,并在他守墓处建造了时思院。明洪武间刘基曾题写“时思道场”四字匾额挂于山门。


整个寺院由山门、心经钟楼、大殿宝殿、马仙宫、梅氏宗祠等古建筑组成,由于时思寺与梅氏宗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民俗、宗教、文化具有一定价值,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寺旁还有一株千年古树,就是人称的“大柳杉王”了,据浙江省林业厅专家测定,这株柳杉王胸径4.7米,高47米,树龄达1000余年。树底有大小二洞,躬腰钻入树心,中间宽敞而平坦如整,可容二十余人。


从村头至村尾,共有八座桥,其中要数胡桥和护关桥最具历史和特色了。胡桥位于村中,建于清代,系单层木结构廊屋桥,宽20余米,内置一个10余平米大小的戏台,以前有戏班来,都在这里演出,现如今成了村民聚集聊天的好地方。护关桥位于村尾,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三层三檐双孔木构伸臂廊屋桥。置身楼上,田园村落,青山绿水,尽收眼底。


另外还有雪花漈这一天然奇观,所有的一切定会让人留连忘返。

在景宁县城南部,有一座山,叫做上山头,又名最上山,海拔1689.1米。据《景宁县志》载:“最上山为景宁众山之祖,陟其巅,远报数百里,川源风物,均尽指数。” 


站在上山头之颠,观乎周围,灌木如海,郁郁葱葱。每至仲春时节,千顷杜鹃,如虹似霞。聆听丛中,百鸟呢哝。沿山麓东下,则是集奇石、异树、珍禽、妙水之大成的“九重漈”风景区。极目南望,上标水库有如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万山众岭之中,真有如当年孔老夫子登泰山“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大漈,久负盛名,自唐始,即有居民,大漈名胜风景旅游区座落于海拔1010米的高山盆地中,素有“云中桃源”之誉,分别由“时思寺”、“雪花际”、“柳杉王”等景点组成。建于宋朝绍兴十年的“时思寺”完整地保存了宋元时代古建筑的风貌,系一规模较大的汉式布局古刹建筑群,有明洪武元年诚意伯刘基书额“时思道场”。“银河倒泻白云端,电掣雷轰雪滚团”是对峭崖壁立、飞瀑似雪,寓秀丽于杜绝中的。“雪花际”,这一天然奇观的描写。这里还有1500年树龄被专家鉴定为我国大柳杉之最的“柳杉王”,该树高47米,胸经达4.7米。 


进入大漈腹地,欣见一条小溪自北朝南穿村而过,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称为鹤水。水中鲤鱼成群,嬉游上下。 


从村头至村尾,共有八座桥,其中要数胡桥和护关桥最具历史和特色了。胡桥位于村中,建于清代,系单层木结构廊屋桥,宽20余米,内置一个10余平米大小的戏台,过去时日,有戏班前来,则在此演出,热闹非凡;现如今成了村民聚集聊天的好地方。护关桥位于村尾,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三层三檐双孔木构伸臂廊屋桥,全长27米,宽7.1米,廊屋9间,部分构件雕刻花卉、卷云纹饰。 置身楼上,田园村落,青山绿水,尽收眼底。西望百十米处,则有流水倚峭石而成的“龙舌戏珠” 和水底巨石如马的“石马潜渡”二景,它们与时思寺毗邻。其景其情,令人心旷神怡。


时思寺,位于村南端白象山脚下,始创于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据说大漈村人梅元屃6 岁时,祖父去世,日夜守护坟墓,孝思备至。父感动,遂筑庵墓旁,训以诗礼。府县奏闻于朝,高宗皇帝下部拟议,孝为立国之本,遂赐束帛,旌为“孝童”,并为庵门题额时思院。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重建,明末清初续建,明洪武间刘基曾题写“时思道场”四字匾额挂于山门。 


整个寺院由山门、心经钟楼、大殿宝殿、马仙宫、梅氏宗祠等古建筑组成。今存大雄宝殿、心经钟楼和三清殿。大雄宝殿围廊、重檐阴阳合瓦九脊,层次功能明确,受力合理,翼角微翅,外观朴实;心经钟楼三层楼阁式,出檐舒展,颇具古风,可登临远眺。时思寺的起源与生存与梅氏宗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民俗、宗教、文化具有一定价值,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与双古柏相映照的还有一株千年古树,这就是人称的“大柳杉王”了,它位于时思寺门口左侧。据浙江省林业厅专家测定,柳杉王胸径4.7米,高47米,树龄达1000余年。 


观树状,如古石雕,极副沧桑感,粗大树径,已不是完整的躯体。现在留下的,大约只有原高的二分之一,据说是不知何年何月何日,雷电霹击,拦肢斩断树顶。现今左右两侧伸出的枝膀,依然粗大、茂盛;中间的主干自底而上,半边枯成峭壁。它给人以千疮百孔,苍老昂劲的感觉。树底有大小二洞,躬腰钻入树心,中间宽敞而平坦如整,可容二十余人。抬头仰视,洞天见行云,四周如陡壁,人仿佛置于井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