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古道

#

人文历史


    1)赏枫最好的时节是11月-12月,前杨村在每年的11月11日会举办“南黄古道红枫节”,届时游客络绎不绝,可以选择避开出游的高峰期。
 
    2)秋冬之际,早晚温差大,特别山里面气温在夜里会降到很低,如果有露营计划,则需要准备好重量轻盈且保暖性能好的羽绒睡袋,以免受凉。
 
   3)南黄古道比较消耗体力,特别是重装穿越,所出行前尽量准备好一些干粮,建议携带高热量、小体积,如牛肉干、巧克力、压缩饼干等食品。
 
   4)在大泛村露营可以在当地村民家洗漱,有热水。不过村里厕所的卫生状况不是很好,要做好心理准备。


南黄古道修建于北宋初年,一直到清代都是浙东重要的民间商贸通道,主要运送以食盐、绿茶、布匹、丝绸、瓷器等交流极为频繁的大宗商品,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走廊。


20世纪70年代,随着公路交通的完善,南黄古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观彼南山小众山,霜明红树碧云寒。馀清入座挹不尽,积翠浮空染未干。漠漠只愁晴雾隔,霏霏休待夕阳看。何人会得悠然趣,前有陶公后有韩。”

 
这首出自元代曹文晦的诗词,描写的景色正是南山秋色。曹文晦曾把桃源春晓、赤城栖霞、双涧回澜、华顶归云、螺溪钓艇、琼台夜月、石桥雪瀑、寒岩夕照、清溪落雁、南山秋色称为天台十景,所谓“南山秋色”,指的是南山的下汤前杨等等古村山上秋天枫树叶红了,乌桕树叶也红了,相映成趣,火红一片,非常壮观。
 
曹文晦,字伯辉,号薪山老人,天台人,生活在十四世纪前期。不乐仕进,优游山水,筑室赤城。常与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以诗唱和,有《薪山稿》。台州自古诗人辈出,有元一代存在一相对繁荣的诗人群体,其中以曹文晦的影响最大。按杨镰的看法,他的实际成就要高于其他天台籍诗人如项炯等。《天台山游览志》说他在赤城山麓建宅读书,名为“新山别馆”。所著《新山集》,据说共六“巨帙”,“十数卷”之多。
 
曹文晦对天台山苦心抒写描绘,起了极富诗情画意的“十景’美名。乾隆皇帝还特命钱维城画了天台山十景图,御笔题辞。据《天台县地名志》记载:“过去年产乌桕籽4000斤左右,产量名列南山前茅。”山上种植杉木和野生红枫。在此“秋色”之中,有一古村落叫“前杨”;今天的南黄古道北入口,村民中大多数人姓杨,按杨氏宗谱记载:此乃中国第一廉吏、东汉名臣、“关西孔孟”杨震的直系后裔,该村人口最多之时,达到八百多户,村中有一大祠堂叫“四知堂”——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四知”也!
 
南黄古道的“黄”指的是临海黄檀,黄檀有万亩梯田,去了的人很想在那里安个家,做黄檀陶公的。《临海县志》,县志上记载:据传,古时在石门地方有两株古黄檀树,最大直径64厘米,而且有片大洋,称黄檀洋,乡以洋得名。南黄古道上黄坦的地名就是由这株黄檀树而来的,黄坦的‘坦’原来是木字旁的那个‘檀’,也就是‘檀香’的‘檀’。后来为了方便书写,就用了和‘檀’同音的‘坦’。古时黄坦有三十六景,如鲤鱼兜水、石门石槛、观音潭、上宅村的日塘月塘等等。大泛村(洋高山村)是今天的南黄古道南入口,村口有座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的石拱桥-大泛桥.桥边有一大祠堂-汤氏宗祠,临海城西有名的宗祠。

特色

古道沿途遍种枫树,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的枫叶古道之一,已列为与香山齐名的全国八大赏枫基地。

 

土产蜂蜜
进入前杨村,便被村口垒起来的养蜂箱给吸引住了。进村后向当地村民询问,才知道前杨村的土产蜂蜜是从蜜柑和油菜的花种采出来,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味道,对养生、肠胃病也相当有效。
 
临海蜜橘

素有“江南桔乡”之美誉的临海,其特产临海蜜橘具有果皮细薄,肉质脆嫩,汁多化渣,风味浓郁的特点,进入南黄古道的路上,随处可见卖蜜橘的摊点,入古道前买一些颗大汁多的蜜橘可解沿途之渴,回来也可以带一些蜜橘以飨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