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窑古道

#

人文历史

“中国陶瓷研究之父”陈万里曾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而这龙泉陶瓷史,又大部都在大窑了。


始建于宋代的大窑古道,是古时龙泉到庆元的必经之路,全长约40公里。沿途分布着近百处龙泉窑遗址。与一般的古道用大块石头铺路不同,大窑古道使用卵石块砌筑,由于古时是窑工运输瓷器的主要干道,所以也被称为“大窑青瓷古道”。


“古代运输主要靠河运,所以大窑的瓷器做成后,窑工们就走这条古道,把瓷器从大窑运到小梅镇上的码头,再通过瓯江把瓷器输送到温州、泉州乃至世界各地。”大窑村的村委会主任王仲长带着驴友,漫步在古道上,道旁青瓷碎片随处可见,它们犹如祖先的名片,记载着青瓷在宋元明的兴盛与衰落。“这些碎片,都是当时运送瓷器时留下来的,很有历史价值,当然,只能看、不能拿。”


而远销海外的大窑青瓷,还有个洋名——雪拉同。据说在十六世纪末,法国巴黎正在上演一部话剧《雪拉同》。剧中男主角雪拉同的一件青瓷外套深受观众喜爱,而巧合的是,首批大窑青瓷也刚好运到法国,于是法国人便把大窑青瓷叫“雪拉同”。由此,“雪拉同”成了外国友人竞相珍藏的宝物,大窑青瓷也因此享誉世界。


虽然在明后期实行的“江禁”使得大窑青瓷日渐衰弱,但王仲长还是不由感叹,“虽然现在大窑青瓷没有古时那么兴盛,而且古道走的人也少了,但不可否认,这条路,让世界认识了大窑青瓷,也知道了大窑。”


龙泉境内山岭连绵,森林茂密,瓷土等资源极为丰富,又居于瓯江—卜游,不仅具备充足的原料、燃料和水资源,还有便利的水路运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当地的老百姓便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吸取瓯窑、婺州窑等周边窑场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

 

有道是,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可见,龙泉青瓷有多珍贵。一件雍正年间的方壶拍出152万元;一件南宋贯耳瓶拍出528万元;还有一件南宋琮式瓶拍得1650万元的天价。

 

现在大窑村的制窑工厂已经非常现代化,但大窑村民在烧窑前,依旧会烧香,杀牲畜,以此祭拜祖先,保佑烧窑成功。而祭窑的习俗,则是源于一个在大窑流传千年,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

 

在宋朝,有位名叫叶有根的窑工要烧制一批朝廷贡瓷,但烧了很多次,烧出的都是废品。而若再不成功,将被朝廷治罪。此时,叶有根的女儿叶青姬为了拯救家人,纵身祭窑,顿时窑洞炸开,只见叶青姬飘向天外,而这炸开的龙窑里,烧成竟都是上等的青瓷贡品。为此,窑工们称叶青姬为“飞天窑女”,并形成了之后祭窑的习俗。当朝皇帝也把叶青姬的家人接进宫,纳其妹妹叶青梅为妃,封“大窑娘娘”。大窑的窑工们则将“大窑娘娘”走过的那条瓷砖古道改名叫娘娘路。

 

如今,在大窑古道上,记载窑工辛酸史的娘娘路只剩下7米左右,但路上的青瓷碎片,历经了千年岁月的磨损,釉面依旧还清晰可见。


特色

官窑,这两字听得太多。官、哥、汝、定、钧,五大官窑。其中的哥窑便出自龙泉大窑村。与哥窑“称兄道弟”的还有弟窑。历史上确有这哥俩好,哥叫章生一,弟叫章生二,生自大窑制瓷大师章有福门下。当时,大窑村有瓷窑数十家,当推章氏兄弟的瓷品最佳,销路最好。兄弟俩娶妻分门而立后,哥窑弟窑,竞争也烈。弟竟动了“坏脑筋”,在哥的窑炉里“动了手脚”,意欲搞垮哥的瓷品。原本淡雅柔和、温润如玉、白胎厚釉的青瓷,出炉后却见满是断纹。哥大惊失色,以为窑炉出了问题,可看着还算顺眼,扔了可惜,便试着以新产品推向市场。不料,十分抢眼,销得烫手。哥窑声名大震。事后,弟羞愧万分,向哥坦白真相。哥肚大量大,不计前嫌,哥俩好还是哥俩好。至今,哥窑、弟窑,龙泉青瓷双子星。想来,父子、兄弟、姐妹偶有磨擦,宽容二字最重要。

 

有道是,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可见,龙泉青瓷有多珍贵。一件雍正年间的方壶拍出152万元;一件南宋贯耳瓶拍出528万元;还有一件南宋琮式瓶拍得1650万元的天价。也许再过10年20年,这些青瓷珍品还得翻倍,甚至翻个10倍20倍。那碎片呢?莫非水涨船高,也跟着一路飙升。这回,容得我一番遥想了,友人送我的这块宋代青瓷碎片,100年后,或许在我孙子或孙女手里能换得一套房子……不,还没睡哩,哪来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