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北古道

#

人文历史

徽商昌北古道 古徽商称雄商界300余年,赢得了“无徽不成镇”的美誉,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代代徽商走出深山,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神话。徽州人的勤劳无畏让世人尽知昔日徽商的辉煌,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年徽商步履艰难走过的古道,这些被称之为徽商的生命风景线更是见证了徽商坚韧与拼搏。 由于历史原因,徽州古道众多,而且大部分都与徽商有关,作为古徽州古道的支路——昌北古道也不例外。


昌北古道位于临安岛石镇下塔村,通往双石村。昌北古道是昌化以北岛石地区、玉山地区与龙岗地区相互交流的重要古道。虽然寻访之人不少,昌北古道却依旧保留着原始的风貌。 民谣有云:纤岭高高,百丈岭迢迢,不带冷饭,性命难保。昌北人大多知道,过去昌北前往龙岗、昌化,要经过“三座大岭”,分别为柳岭、纤岭、百丈岭。百丈岭海拔一千余米,幽静险要,从龙岗新溪坑起步到大峡谷上溪乡下岭,全程三四十里,接着再翻纤岭,路途可谓十分辛苦,可在当年,旧时的昌北古道却非常繁忙。天还没亮,性格坚韧的年轻徽商就已经踏上了这段古道,几百年来竟把古道上成千上万级的石阶磨得发了亮。


皖南古称徽州,她北靠黄山,南依天目,生存资源的匮乏,使得当地人民自宋朝以来就不断向外寻求发展。去过皖南的人,都会听到徽商故事。早在东晋时代,徽州人就已远赴异乡,奋迹商场了,故自古有“无徽不成市、无绩不成街”的说法。


当地人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丢”,不是不负责任地抛弃,而是在孩子按照当时的标准受了几本书本教育后,被父母远远地送往京城和各地商铺跟着人家学生意了。“萝卜干饭”的学徒日子不好过,夭折沦落者抑或有之,但日后从中走出来的,是一个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巨商群体。


徽商多是小本起家,尤其吃苦耐劳,所以绝大部分徽商出行选择的是乘船或徒步,这徒步走的就是一条条不同古道。江浙自古是富庶之地,临安(杭州旧称临安)相较京城而言确实近不少,因此杭州乃至浙江自然成为徽商谋求发展的首选之地,所以当时古徽州的古道多是通往临安的,有徽商活动的地方就有古道,临安境内也确实有不少当时作为徽商活动的支路古道,临安境内的昌北古道就是这样一条古道。


不仅如此,1958年昌北通公路之前,古道也是昌北的交通命脉。昌北人循着徽商走过的路,挑着山货翻越三座大岭,到双石边或龙岗换取食盐和大米,挑担从岛石走到许联十字桥头,慢则一天半,快则一天。

特色

鳜鱼煲

炮制鳜鱼煲很有讲究的,首先鳜鱼要野生的,三斤出头、四斤稍缺,再大些,肉就老了,再小些,装在盘子里就没气势了。这种斤两的鳜鱼往鱼盆里一搁,头和尾巴都高高翘起,正好探出盆的边缘,形状很鲜活。里面放的是切碎的鸭肠、撕条的风肉、五六只湖蟹、大葱、洋葱,还有按客人口味放的适量的辣椒。辣椒也大有讲究,是临安、桐庐一带很有特色的“名牌辣椒”——朝天七姐妹辣椒,这种辣椒新鲜时是黄色的,味辣,有一种浓浓的鲜味。


小公鸡煲

2斤半左右的公鸡,整个一只带着鸡肫、鸡血、鸡心、鸡肠,煸炒后加酱油、生姜、水等红烧,微辣,没有什么辅料、配料,也没什么其他花样,但就是“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