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山古道

#

人文历史

在庆元有许多古道,以前叫做官道,所谓官道是旧时指公家为了让外地官员顺利办事而修建的道路。庆元境内的官道大多通往福建,位于庆元县月山村的月山古道亦是如此,月山古道与福建寿宁、福安、政和以及本省的泰顺、平阳等县互通。

 

世上的道路如今越来越多,存世的古道也不少。修建道路的原因当然很多,但不外乎为商贸、统治甚至战争。可很少有羊额古道这样为了超乎功利的友谊而修的。遥想800年前石道初成,德玉带着几缕对友人的思念,携三两童子,拖杖而行在这条友谊之道上,该是怎样的一份心境?路虽遥、道虽险、涧虽深,所付出的劳顿哪里及得上一份超于功利的情谊。

 

在庆元县的所有廊桥中,月山村的如龙桥无疑是最有气势、年代最久远的一座木拱廊桥了。近看如龙桥,灰色的檐棚,桥上有三间似阁楼的木建筑,只是比别的桥略显粗壮一点,但站到远处看,如龙桥象巨龙的龙头搁在山脚下。如龙桥横跨于举溪,南北走向,是明天启5年1625年修建,是讫今发现有确切纪年时代最早的一座木拱廊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了如龙桥的气势,月山村成了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和如龙桥隔着一段路有一座来凤桥。据史料记载来凤桥和如龙龙桥是差不多时间建造的,但后来遭到破坏,在清朝道光年间重建,重建的来凤桥是石拱廊桥,与如龙桥比起来不论从气势还是从桥梁学来说都差那么一程。但这座桥因为有了“如龙和来凤的故事”还是让我们记住了它。故事是说举溪两岸住着吴金两家,他们世代为水结下了仇怨,有一年,又是可怕的旱年,两家决定比武定水,结果吴如龙和金来凤胜出了,于是平分溪水,后来他们说服了族人,从银屏山上开渠引水,解决了缺水问题,第二年如龙和来凤结婚了,从此两家团结友爱,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几百年过去了,世事沧桑,唯有“如龙”和“来凤”遥遥相守,相看两不厌,说不尽的恩爱与甜蜜。

特色

黄粿
取山中一特种灌木烧成灰,沥其汁,浸上等优质粳米至米色橙黄,冲洗装入饭甑蒸熟,然后放在舂臼中,将其舂成粿团,然后分切小块,趁热将其揉压成扁圆等各种形状即成。庆元黄粿黄里透绿,色泽晶莹、清香柔韧,十分可口。将粿切成薄片,用肉丝、青菜、冬笋等为佐料爆炒,色味更佳。
 
麻糍
往昔,庆元菇民每年冬季去异乡砍树制菇,路上往往要步行半个月或几十天,受尽了挨饿受冻的苦楚。为免途中炊灶之难,菇民在出门前选用上等糯米洗净浸透,然后放入舂臼用舂槌捣成稠寥粘性的团状,俗称“麻糍”。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便于菇民路途食用。
 
庆元农家秋收后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麻糍,称之为“洗桶”(过去脱粒用的谷桶)。意思是说,秋收时节庄稼人遍身粘着谷壳芒屑,使人皮肤发痒,甚至难免将谷壳芒屑吸入肚里以至发病,通过吃麻糍,就能将这些谷壳芒屑粘走排净。刚出臼的麻糍可用豆粉、芝麻蘸着吃,其味香甜、柔韧,深受人们喜爱。
 
清明粿 
庆元的“清明粿”别具一格,其主料是粳米,辅料则是以炊熟的香菜干为主,配之肉丝、香菇丁、嫩笋碎等等。制作方法是将佐料入锅,加入油盐红酒之类香料,烹烧熟后,倒入粳米饭中捣拌均匀,再用木槌轻轻杵之,杵软后捏成鹅蛋形状的饭团,即为“清明粿”。
 
笋粽
风味独特的庆元笋粽鲜为人知,因制作时使用“笋油”,故称“笋粽”。“笋油”是用笋厂(旧时制作白明笋及笋干的作坊)煮笋的笋汤制成,通过煎熬,使笋汤浓缩成胶状,即为“笋油”。笋粽的制作过程处处不离笋,先将糯米洗净后,放入适量“笋油”拌匀,让米尽量汲收发胀,然后用笋壳包裹,放到陶灶里煮一日一夜,熟烂后即可。金灿灿、黄澄澄,半透明的粽子有如田黄冻石般的润泽。色鲜味美,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