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缙古道

#

人文历史

在古时,仙缙古道是一条盐道。道路上奔走最多的是那些盐夫。从黄岩沿海一带的盐,通过水运进入仙居,之后便是挑夫们用肉身扛着,通过仙缙古道,翻上苍岭,一直往内地运送。一千多年来,在这条道路上,一具具竭尽全力的身躯,组装成搬运的传送带,络绎不断地绘制出一幅历史的画卷……

 

仙缙古道的形成,当追溯到晚唐时期。那时,在仙居境内已经形成了一个内河商业中心,叫皤滩。台州黄岩县沿海,是历朝历代晒盐的盐场。江浙、江西、安徽等省居民所吃的咸盐,基本上都是海盐、黄岩出产。很长时间以来,永安溪航运都是仙居的主要交通要道,而皤滩是万竹溪、朱姆溪、黄榆坑、九都港与永安溪的五溪交汇处。黄岩生产的盐首先在台州湾装船溯灵江、永安溪逆流而上,汇集到皤溪镇靠岸,皤溪镇往上的永安溪,因为溪水浅窄,已无法行船。于是,在皤滩白色的鹅卵石滩上就有了不定期的集市。那时被人称为白滩集。北宋年间,州府把皤滩改成了一个大的水运埠头,随着航运的逐渐增加,商人的增多,真正的商业区在皤滩出现了。


为了将皤滩集市上的盐往内地输送,盐商们出巨资建起一条用石板横铺的“盐道”,供挑盐的挑夫们行走。这盐道翻越横亘在仙居缙云交界的苍岭,到达缙云壶镇,再从壶镇通往永康、金华,将盐发散到全国各地。这就是仙缙古道的由来。当年挑盐的挑夫们肩挑一百二十斤或一百五十斤盐挑子,从皤滩出发,一步一步蹬着台阶爬上苍岭,当天就能到达壶镇。他们把盐挑到壶镇,再在壶镇挑上龙游或景德镇的瓷器、余姚的棉布返回皤溪镇,来回都不落空。于是,古道另一端的壶镇,凭借着“上达金衢,下通台温孔道”的优越地理位置,南来北往的过客汇集于此,也渐渐成为了浙南的商贸中心,日显兴旺发达。

特色

壶镇

北宋《元丰九域志》〔注2〕载:“上(指上县)缙云,州(指处州)东北一百一十里,五乡(万安、景福、官政、仙都、美化),胡陈—镇。”这“胡陈”—镇就是指今天的壶镇镇。当时,处州府管辖六个县(丽水、龙泉、松阳、遂昌、缙云、青田),“镇”的建制只有缙云的“胡陈”和丽水县的“九龙”两个(古代府、县的驻地,分“坊”不称“镇”)。相邻的婺州府辖七县,其中也仅有金华县设“孝顺—镇”。因此,自古称“胡陈”、“九龙”、“孝顺”为浙中南三大古镇。以上资料一是可以说明唐宋时期能定为“镇”建制的为数确实较少;二是不难想象,在古代,一个地方要孕育成一个集镇,必定要有一个很长时间的艰难发展;三是它足以无可辩驳的证明,壶镇自古就是发达、繁华的古镇、重镇。作为千年古镇,壶镇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唐朝就有集市。这里有千年栝苍古道,有始建于吴越国时期的九松寺,宋代的惠明寺、美化书院,有明朝的阮公点将台、尚书坊,清代的崇正书院碑等古建筑,昭示壶镇往日的辉煌。
 
仙都风景名胜区

仙都,在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有奇峰一百六、异洞二十七,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的美誉。仙都风景名胜区由小仙都、黄龙寺风景区、铁城、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六大景区组成,由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峡、黄帝祠宇等三百多个景点组成,总面积为166.2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