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福神会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福神会起源于元末明初,是黄山区永丰乡苏姓一族为祭祀五福神而举办的活动。五福神会由永丰乡苏氏族人(岭上苏家和岭下苏家两村)合办,参加者涉及大半个永丰乡,凡是永丰苏姓皆为五福神的信徒。村民们为了表达对菩萨的崇敬,在五福庙内供奉了菩萨牌位,顶礼膜拜常年供香。旧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四、十五日,永丰乡岭上、岭下苏姓三甲、五甲、六甲、八甲、松川村民,要联合举办五福会,恭请菩萨“出巡”,设立神坛,举行仪式祭祀五福神。清朝年间,当地艺人伐柳树为材料,精心雕琢制成。六尊菩萨神像,供在庙内,从此香头更为鼎盛,“五福神像”活动更热闹非凡。“五福神会”祭祀程序按部就班:十三日“出橱、降神”,十四、十五两天是菩萨出巡。这两日要杀猪十几头、公鸡上百只进行供奉。十四日晚上唱戏通宵。十五日下午出巡事毕,齐集五福庙退神。“五福神会”集民间舞蹈、戏曲、美术、风俗民俗于一体,文化特征蕴涵其中。各神造型不一、各有千秋、服装、面具及姿态导艺术造型体现了山区农民独有的审美旨趣,也展现了独特的“傩文化”和戏曲文化的融合。“五福神会”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八月十五日秋收后进行此项活动,是广大农民庆贺丰收、企盼来年风调雨顺等美好理想愿望的表现,体现了农时节令的活动规律,既是祭祀活动,也是民间娱乐活动。此活动影响比较大,方圆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参加赶会、毗领的青阳泾县老百姓徒步翻山越岭前来观看,祈求福佑。“五福神会”每年一届一直延续到1950年。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Copyright BNBVISTA.COM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Copyright BNBVIS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