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江剪纸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江剪纸历史悠久,元明之际就有记载,浦江大文学家宋濂在明洪武庚戌(1730)写的《哀王御史》的诗中有“剪纸难招御史魂”之句。浦江剪纸工艺精巧、题材广泛,生活情趣浓郁,尤其是清代地方戏曲在浦江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浦江乱弹,采用戏曲人物作为剪纸题材成为一种尝试和追求。浦江戏曲人物剪纸在浦江乱弹的独特艺术效应下生发灵性,逐步发展成一种风格独特的剪纸艺术类型,从而成为中国剪纸主要流派之一。

  浦江剪纸,具有风格秀丽,形象生动,质朴大方,题材广泛,装饰性和想象力强的特色。浦江剪纸历史悠久,据传南宋时期就已相当盛行。作者大都是劳动妇女,她们除了按传统图样熏样剪制外,有时也自己设计画稿,进行创新。作品大部分是用剪刀剪成,刀刻的极少;彩色剪纸,则是用不同色彩的纸剪成几个部分粘贴而成的。

天下民宿

  浦江县地处浙江中部,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孕育了别具特色的剪纸艺术。元明之际就有记载,浦江文学家宋濂在明洪武庚戌(1730)写的《哀王御史》的诗中有"剪纸难招御史魂"之句。可见元明之际乡间已有剪纸招魂的风俗。浦江剪纸工艺精巧、题材广泛,生活情趣浓郁,图案清新大方,多数取花鸟、草虫、山水、亭榭、仙释、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为题材。形式上流行最广泛的是窗花。每当春节,农村的姑娘媳妇便大显身手,鲜红的窗花把节日点缀得喜庆而热烈。除春节外,结婚礼仪、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都要制作大量剪纸,有礼花、灯花、功德花等品类繁多。通过谐音和象征手法,寄托劳动者的理想和愿望。如剪金鱼满塘寓意金玉满堂,剪枣、笙、桂花、莲子比况早生贵子,剪瓶、鞍、戟、磬象征平安吉庆,剪蝙蝠、鹿、桃和蜘蛛则喻示福禄寿禧。按地方风俗,妇女出嫁都要制作"龙凤呈祥"、"并蒂莲荷"、"鸳鸯荷花"、"莲生贵子"、"麒麟送子"等大量剪纸覆盖在嫁妆礼品上带到男方家中,俗称"利市",这一风俗促成浦江妇女从小就开始剪纸艺术的训练,产生了许多精美的民间剪纸作品。以乱弹为代表的浦江戏剧文化发达,戏剧为剪纸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产生了许多戏剧人物剪纸。如《对课》、《断桥》、《孙悟空借扇》等,线条古朴,构图巧妙、背景丰富、人物个性鲜明。浦江剪纸一般取染色土纸5-10张叠好覆以样稿,用绵纸钉扎住,然后用特制镂花剪,有里而外依次剪出。创作稿原稿一般要用水粘贴在另一张薄纸上,用松枝或油灯烟熏黑,取得黑白分明的复稿,又叫花样。一张精彩的熏样,一传十,十传百,会迅速流传开来。解放以后,浦江剪纸注入新生活的内容,具有了新时代的气息,大量剪纸在报刊上发表,也出版了剪纸作品集,1988年浦江选送75幅作品赴日本展出,展示了浦江剪纸的艺术魅力。《荡湖船》、《听琴》、《空城记》等收入《中国美术全集》。

内容来自 BNBVISTA.COM

  浦江剪纸由于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地方色彩鲜明,且能人辈出,作品遗存颇丰,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2005年,浦江戏曲剪纸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