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工艺是一种遍布南方各省的民间工艺。我国南方地区竹种丰富多彩,有淡竹、水竹、慈竹、黄姑竹、刚竹、山竹、毛竹等约二百多种。劳动人民用竹材制作家具,编制用品,创造了具有不同艺术特色的多种编织工艺。

  竹编有“扁竹”和“圆竹”之分。“扁竹”是把用竹篾、竹片等扁行竹材制作器具。“圆竹”是把指用圆形竹制作的竹制品。扁竹主要制作畚箕、箩筐、匾子、筛子、凉席等竹器农具及生活用品。手艺传子带徒,做“出门工”,为农户制作竹器家什、农具及生活用品。

BNBVISTA.COM

  抗日战争时期,练塘镇上来了扬中县的竹匠姚长才、丁开文、朱昌林等在练塘东街定居,开设竹匠店,自购毛竹制作竹器农具。建国初期,由扬中丁氏兄弟(丁昌松、丁昌范、丁昌连、丁福根),姚氏叔侄(姚长发、姚怀民),以及祖籍张桥的吴坤顺,在镇上开设竹匠店。1956年初,各乡相继建立手工业联社,练塘成立了铁业、木业、竹业、花边四个生产合作社。练塘竹器生产合作社的负责人是吴坤顺。 内容来自 BNBVISTA.COM

  通常技术较好的师傅是五级工,主要体现在劈撕薄竹篾的工艺上及竹器的美观耐用上,一年后学徒工可定一级工。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五级工工资,每工1.20元,以后逐年提高。产品销往上海、浙江、无锡等地。 Copyright BNBVISTA.COM

  80年代以来,伴随着塑料日用制品的普及,传统手工业制品的生存环境受到冲击,原有竹匠纷纷改行他业,年轻人嫌它学习难、收入少而不愿意传承。这一行业逐步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