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朝鲜族服饰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家的兄弟姐妹、同辈近亲、同岁的好友等人也以男左女右的位序分别坐在过寿老人两旁。贺礼由一名司仪主持。贺礼一开始,先由过寿老人已成家的儿女们按照男女长幼的顺序分别给过寿的父母进献“花甲桌”(单桌酒席)、把其中最丰盛的酒桌摆在父母面前,其余的摆在陪伴的面前。然后向父母及陪伴者们一一磕头敬酒。未成家的儿女们也以男女长幼的顺序、敬酒磕头。按着,旁系亲属们以亲疏长幼的顺序,分别进献酒桌并磕头敬酒。然后由孙子孙女以及其他旁系亲属的子女们以亲疏长幼的顺序、磕头敬酒。最后由前辈祝贺的宾客们各自或一人代表若干人敬献礼物并磕头敬酒(同辈之间鞠躬)。无论子女还是宾客,磕头敬酒时都口称“敬祝健康长寿”。进献“花甲桌”和礼物时,司仪一一向众人作介绍,礼物以多为荣。祝寿礼结束后,以酒食招待宾客。男性过花甲时穿的衣服要保存起来,临终时作为寿衣,因而男性过花甲时穿的衣服通常为耐腐烂的绸子袄裤,女性花甲服常为缎子袄裙。

  现在的花甲宴与过去相比在很多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花甲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按照传统方式举行,有的结合本职工作和特长,举行论文发表会或摄影作品展览,有的以旅行方式庆祝花甲。花甲席摆成一字形或冂形,不摆单桌。花甲服,女性穿朝鲜族袄裙,男性有的穿朝鲜族袄裤,有的穿西装。花甲庆典由一名司仪主持,大体包括如下程序:花甲人入场就坐,由长子背着父亲、长媳背着婆婆伴随着乐曲声入场;司仪介绍花甲人简历及主要功绩;由长子代表子女致祝辞;来宾代表致贺词;儿女亲朋们磕头敬酒;歌手唱歌,子女们跳舞;子女和近亲同花甲老人合影留念。庆典结束后,以酒食招待宾客。在朝鲜族的观念中“孝为百行之首”,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对父母关心、孝敬,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美德。朝鲜族花甲宴是儿女们向父母表达孝心的礼仪,有助于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中国朝鲜族传统婚礼真实地展现了朝鲜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描绘出了蕴含着丰富民族思想、文化特色的朝鲜族生活画卷,这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注:该项目被评定为国家级项目时,原项目名称“朝鲜族花甲宴”修改为“朝鲜族花甲礼”。) 本文来自 天下民宿 BNBVISTA.COM

  中国朝鲜族是从明末清初陆续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逐渐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迁入初期,朝鲜族人民多居住于偏僻的山村,服饰的原料主要以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二十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渗透和近代文化的输入,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始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朝鲜族传统服饰素净、淡雅,色彩以白色为主,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因而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朝鲜族先人们古时穿过什么样的衣服尚难以详知,但可以从散见于我国和朝鲜一些史籍的记载中略知一二。朝鲜三国时期的服装,男人为上袄下裤,女人为上襦下裙。但从高句丽时期的壁画上看,当时女人也有穿裤者。到了李朝世祖王时期,封建统治者们认为“盖衣裳之制,所以别男女贵贱也”,把女人穿男人衣称作“妖服”,只准女人穿裙子,禁止穿裤子、长衣等男人衣。于是,男女服装迥然有别,男人为上袄下裤,女人为上袄下裙,成为朝鲜统一的穿着。

Copyright BNBVISTA.COM

  朝鲜族传统服饰最大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男女服饰迥然不同,男人穿裤,女人穿裙。男装的特点是裤裆和裤腿都较宽,裤脚系布带,便于盘腿席坐;妇女为短袄长裙,袄的长度刚能遮住乳房,长裙长及脚跟。朝鲜族服饰由于采用平面裁剪法,穿在身上,直线显得简洁明快,曲线则显得优雅而富于变化,完美地体现了服饰的直线美和曲线美。同时,朝鲜族服饰色彩的搭配遵循“阴阳五行”原理,利用服装的色彩和衣料的材质演绎不同风格,使比色搭配和近似色搭配相得益彰。但总体上以上衣用亮色、下衣用暗色最为古典。

Copyright BNBVISTA.COM

  朝鲜族传统服饰多沿用朝鲜李朝时期的民间服饰,是朝鲜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演变、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的,保留了朝鲜民间服饰的显著特点。此外,古代朝鲜的社会、文化、民俗等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因而大量借鉴了中原隋唐时期的服饰,这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朝鲜族服饰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俗类项目已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注:该项目被评定为国家级项目时,原项目名称“朝鲜族传统服饰”修改为“朝鲜族服饰”。) Copyright BNBVISTA.COM

  信息来源: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Copyright BNBVISTA.COM

  信息来源: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内容来自 BNBVIS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