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走进杜布罗夫尼克老城的城门边有一座带钟楼的建筑,从两座建筑中间挂着红色布标的小胡同走进去,是一座药房博物馆。这里似乎原本是达官显贵Gucetic Gozze宅邸,院子四周是宽阔的走廊,中间是种着绿树花草的庭院。

老导游在走廊中间停下来讲房主的故事。这部分的讲解内容对我来说太难了,相关的人名、地名、年代,完全搞不明白他到底在说什么,但其中有关房地产的话题倒是听得真切。

老导游问:你们中哪位是从爱尔兰来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导游右边的白发老者说他来自爱尔兰。导游又接着问他有没有在克罗地亚买房子?他说我们国家都破产了,我哪有钱在这里买房子!(大家都笑了)老导游又接着说:有许多爱尔兰人、英国人在杜布罗夫尼克买房子,现在这里都快成他们的第二故乡了。有人到过去的铁托时代,他回答的时候脸上带着无尽的怀念:那时候选我们的日子比现在好,不像现在什么都是给外国人准备的,当年我们比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过得好得多,国家的很多东西是给我们准备的,而且我们可以到意大利南部去买东西。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我对改革开放前的记忆只是排很长时间的队,花5分钱买一大脸盆西红柿,也实在理解不了很多老年人对过去年代的怀念。与老太太讨论这个问题时,老太太认为是理想,因为那个年代的人拥有某种共同的理想,而且那种理想与信仰成为人们骄傲的基础。我想这位克罗地亚老导游应该是一样的吧,可是克罗地亚如果不改变,他又怎么能大把地赚欧元呢?!

这个博物馆说是老药房,其实还展示了一些民族服装和生活用具,估计是与宅子的家族有关的。更神奇的是这个家族的墓竟然放在外廊的墙上,实在是太奇怪的风俗了。

虽然这里严禁拍照,对着老导游指给我们看的墙上的弹孔,我和几个人还是举起了相机,好在这空白的墙面也不反应展览内容,馆里的工作人员倒是没干预。

其实那些生活用具展示内容真没什么可看的,可老药房就不一样了。我们这帮船上来的人还是有几个举起相机,虽然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明令禁止了一下,但总算还是把老药房的模样留下了。

老导游带着大家快速穿过这条300米的街道,真是一点儿也不留时间,不过老头儿说一会儿讲完了就解散,你们可以自己去逛。他带着我们穿过Luza广场进到了街道右侧的这座建筑里,这是克罗地亚历史博物馆。

这种建筑也是挺奇怪的,穿过门廊后是一个天井似的院子,展厅几乎全部设在二楼,展示内容包括服装、生活用具、金银器、交通工具、钱币等等,依然是禁止照相,但还是凭手感拍了几张留作记忆。

在这个天井里我突然发现找不到老太太了,回到二楼的几间展厅看过也没有,当时慌得不行,感觉要疯了: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老太太一个人能到哪儿去呢?急忙问同来的船上旅游部职员有没有看到,正问着看见老太太跟另一个船方职员一起从洗手间走出来,看我吓变了脸色就安慰说:都戴着胸牌,我总是会跟着船上的人走的,不会走丢的。这是我第二次在国外受此惊吓,上次在威尼斯因为拍游行队伍就找不到她了,还好,老人家很明白如果走散一定要在原地等。

博物馆的对面就是St.Blaise’s教堂,可能要算是克罗地亚相当重要的宗教场所,这点从教堂大厅里展示的宗教仪式活动照片应该能感觉得到。导游讲解的内容基本没听,顾自去看教堂里的装饰。

个人感觉圣坛没有太特别的地方,雕刻也还精美,但这座教堂里的苦路画像实在是太特别了,之前在其他教堂里没有见过这么现代的画像,而一处正在维修的祭坛的遮挡则更具现代风格了。(全部苦路图片请到相册里看 )

教堂里有一间暗暗的小屋,是教堂的圣器室,里边陈列的各种用具都金光灿灿的,虽然禁拍,还是忍不住照了一张,也算我把宝物带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