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六零)—北岳军民反扫荡

 

 

   

 

北岳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是晋察冀边区的一个行政区,地跨河北山西两省。

193710月,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营进军冀西,占领了曲阳、唐县、满城,开辟了冀西地区。各部队在开辟根据地的同时,建立了半政权性质的战地动员委员会。

 

 

 

至此,以晋察冀三省边界为中心的北岳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 

12月,北岳区抗日军民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围攻,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发展。

19384月,北方局派彭真到晋察冀省委主持召开了边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产生了中共晋察冀区党委,刘澜涛任书记。

 

   

          彭真  中央书记处书记                     刘澜涛  全国政协秘书长

 

19394月中旬,日军为寻歼我晋察冀军区等领导机关,并摧毁我根据地,先后对北岳区之第四、第三军分区进行分区辗转扫荡

 

 

 

419日,敌华北方面军以第一一师团、独立混成第八、第三、第四旅团各一部共1.2万多人,分别从平山、灵寿和五台、灵邱同时出动,向阜平以南之陈庄为中心的我北岳第四军分区进行合围。敌在控制我四分区四周要点后,逐步压缩包围圈,并利用夜间分数路突入我中心区,企图消灭我指挥机关及部队。

 

 

 

我军即以武工队、小部队深入敌人后方,分别袭击桃林坪、白家河、陈庄、大湾等敌新设之据点,予敌以杀伤;坚持内线斗争的部队即就地分散游击,不断阻击和侧击敌人,并在与敌争夺白花山、九龙山等制高点的作战中,给敌人以重创。

在我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打击下,至28日,敌扫荡我第四军分区的行动遭到失败。

 

 

 

29日,敌扫荡重点转向我第三军分区。30日黄昏,敌以独立混成第一、第三、第八旅团及第二十六、第一一师团各一部共17个步兵大队,分别由曲阳、满城、定县和倒马关地区出动,采取分进合击手段,于51日拂晓,对阜平东北的军城、北晴醒及固城等地构成包围圈,然后以扫荡剔抉挺进队奔向各自的攻击目标,大肆捕杀我方人员,挖掘我坚壁物资,毁坏根据地设施。

 

 

 

我第三军分区部队立即分散阻击敌人,并在清虚山、马耳山等制高点的战斗中给敌人以较大杀伤。同时民兵展开冷枪射击和地雷战,连续不断地袭击敌人,使进入我根据地之敌难于停留,被迫于510日撤退。我军共歼敌1700余人,但根据地也遭受严重损失。

在这次反扫荡中,由于敌采取轻装急进,迅速构成包围,进行辗转扫荡。而我军当时正分散进行反蚕食斗争,加之有的部队缺乏警惕,或对敌情判断不够准确,因而在反扫荡开始时,有的部队遭敌合击。

 

 

但我军很快识破了敌之企图,并抓住敌昼夜连续运动,过度疲劳,翼侧暴露,兵力分散和后方更加空虚等弱点,采取内外线作战相结合的方针.积极打击敌人,从而由被动转为主动,取得了反扫荡作战的胜利。

9月至12月,北岳区军民粉碎了敌人发动的二十五路围攻。

19411月,中共北岳区党委正式成立,由刘澜涛任书记。

 

 

 

19418月中旬至10月上旬,日军华北方面军开始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平西区进行铁壁合围扫荡。参加扫荡的部队为8个师团和4个独立混成旅团,共6万余人,另伪军万余人,由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日军把这次扫荡称之为百万大战,以示对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报复,妄图一举摧毁北岳、平西抗日根据地。

 

 

 

813日,日军驻山西1军两个加强旅团万余人,占领了晋察两省之间的五台山恒山,构筑起北自上寨、下关,南至娘子关的封锁线,企图切断北岳区内河北与山西的联系。

 

 

 

灵丘根据地是敌人这次扫荡的重点目标,驻大同、繁峙、灵丘的日军向雁北党政机关驻地进攻,占领了上寨、下关地区,沿途烧杀抢掠,并布设了据点。日军此次扫荡两个月的时间,灵丘南山地区98名群众被杀害,数百名妇女被*淫,1682间房屋被烧毁,抢掠粮食5万多斤、钱财价值6万余元(边币)。

 

 

 

813日至97日,为反扫荡的第一阶段

由于晋察冀军区已有准备,日伪军的第一次合围扑空。829日,日军再次集重兵进行大合围。31日,边区党政军机关7000余人陷入一个东西约25公里,南北约30公里的狭小圈子里。敌数架飞机轮番轰炸,包围圈越来越小,我处境十分不利。

 

 

 

 

        1938年11月 中共北方分局领导( 左至右:程子华、彭真、关向应、聂荣臻)

 

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等军区首长冷静分析敌情后,决定派出一个侦察分队,携带一部电台,于同日黄昏到雷堡以东的台峪地区,以军区呼号呼叫,故意暴露目标,制造假象,吸引敌人主力。

果然,日伪军7000余人于2日下午向台峪合击。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乘机利用夜暗,由雷堡向西进至40余公里外的常家渠一带山区,停止电台联络和烧火做饭,分散隐蔽,从而成功地甩掉和迷惑了敌人。

 

 

 

97日至25日,为反扫荡的第二阶段

日伪军合围计划落空后,即以三分之二的兵力,调至各要点和交通干线上待机而动;以三分之一的兵力,留在抗日根据地内,实行分区清剿,或化装成八路军和群众,继续寻歼我主力部队、分散部队和机关及地方组织;或抓捕、屠杀人民群众,抢粮、抢物、烧屋等。

针对敌人暴行,晋察冀军区一方面集中主力一部,打击敌清剿部队;另一方面,开展更为分散的游击战争。

 

 

 

924日,日伪军3500余人,多方合围隐蔽在狼牙山区的涞源易县、徐水与满城4个县的党政机关和数万群众。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遂以两个团兵力吸引、牵制敌人,第1团乘隙掩护数万干部群众突围。

 

 

 

25日,第7连第2排完成掩护任务后,来不及摆脱敌人,第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与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5人为了掩护排主力撤退,毅然把敌人引向主峰棋盘陀。他们连续打垮了敌人4次冲击,歼敌90余人。最后,5人高呼口号,一齐跳下悬崖。这就是广为传颂的狼牙山五壮士

 

 

                            1938年 八路军前线指挥所

 

926日至1017日,为反扫荡的第三阶段

日伪军不甘心扫荡的失败,一边撤退、一边合击。为此,晋察冀军区决定:集中主力,大量杀伤日伪军有生力量,迅速逼其撤退。至1017日,前来扫荡的日伪军基本撤退。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平西军民反扫荡,历时两个多月,共作战800余次,歼日伪军5500余人。八路军伤亡2000余人,群众伤亡4500余人,青壮年被抓走近两万人,房屋被烧毁15万余间,部分地区变成了无人区,给抗日根据地建设造成了严重困难。

 

 

 

1013日起,日伪军以万余人"扫荡"平西(北京以西)抗日根据地,119日,日军又以万余人"扫荡"北岳抗日根据地,并占领了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所在地阜平。

 

 

 

平西和北岳两区军民,以内外线相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连续伏击、袭击日军后方交通线,迫使日军大部撤退。阜平、王快的日军则筑堡修路,企图长期占领。

12327日,晋察冀军区以4个团向阜平、王快的日军发动进攻,歼其500余人,迫使日军全部撤出北岳抗日根据地。

 

 

 

19422月上中旬,灵丘日军连续7次侵袭六区招柏村,先后杀害群众18名,十几个村庄的房屋大部分被烧毁,群众财物被抢劫一空。926日、128日,日军又先后两次扫荡南山根据地。

 

1943年秋,日军华北方面军在抽兵增援太平洋战场之前,为确实控制占领区,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9月中旬,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集日伪军4万余人,采取长途奔袭与分进合击战术,向八路军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区进犯。

 

   

     萧克  上将                                    程子华  全国政协副主席

 

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萧克、代政治委员程子华,率领北岳区第1、第2、第3、第4军分区及雁北指挥司令部所属部队,共4万余人,民兵18万余人,采取敌进我进,内线与外线、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抗击日伪军的扫荡

 

 


  916日,日军第26、第63、第110师团和步兵第63旅团、独立混成第3旅团主力及伪治安军6个团,分别由灵丘、保定石家庄、盂县、五台出动,向北岳区腹地进犯,至18日,各路日伪军占领了松山、蛟潭庄、唐梅等要点。

 

 

 

晋察冀军区为避免与优势的日军作战,主动放弃阜平县城,以1/3的兵力,适时转移到外线和日军侧翼作战;以2/3的兵力在内线,其中有少数部队以营、连为单位,同民兵、游击队结合,广泛开展地雷战、麻雀战,迟滞、消耗、疲惫日军。

 

 

 

9月下旬,日伪军侵入根据地中心区后,实行重点清剿25日,日军3000余人,合围驻神仙山的晋察冀边区政府、军区后方机关和部队,第3军分区第42团,在骑兵团、第2团和雁北指挥司令部所属第6团的配合下,凭险据守,毙伤日伪军200余人,将其击退。

 

 

 

29日,侵入阜平空城的日伪军,到处遭到八路军部队和民兵既设地雷的大量杀伤后,仓皇退出,转向城南庄等地清剿

 

 

 

10115,在青虚山、银坊等地清剿的日伪军,也遭到沉重打击。与此同时,军区外线部队在侯党伏击日军,歼30余人,并一度袭入望都、行唐县城和定县车站,攻克上陈驿等据点10余处,迫使日军从扫荡的部队中抽出3000余人回防。

 

 

 

10月中旬,日伪军集中9000余人,分散在滹沱河、沙河、唐河两岸抢掠粮食,破坏秋收。军区集中主力于1017日~11月上旬,连续在三岔、营里、旦里等地打击抢粮的日伪军,掩护与帮助群众抢收了大部分粮食,并完成了抢耕抢种。

 

 

 

同时,外线部队在武装工作队配合下,袭扰保定浑源13座城镇,攻克陈侯等大小据点70余处,有力地配合了内线部队抢收抢种的斗争。

 

 

                                           1940年 冬北岳区反扫荡战斗

 

11月中旬,日伪军分批撤退,在撤退中以反转奔袭的手段,合击仙湾、罗家湾等地的军区机关和部队。此时,军区集中力量,以奇袭、伏击和运用地雷战的战法,大量歼灭撤退的日伪军。22日,攻克上社,歼其60余人;125,在曹庄台伏击日军,毙伤90余人;1015日,撤退的日伪军就触发地雷270余枚,伤亡300余人。15日,日伪军全部撤出根据地,反扫荡战役结束。

 

 

 

日军在3个月的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了多起惨案,仅在阜平的平阳、易县的寨头、井陉的黑水坪3个村镇,用活埋、开膛等野蛮手段,惨杀民众2000多人。

 

    

        邓世军                 戎冠秀                     崔洛唐

 

 

 

    战斗英雄邓世军()、爆炸大王李勇()与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在一起。

 

这次反扫荡作战,共歼灭日伪军9400余人。作战中涌现出战斗英雄邓世军、民兵爆炸英雄李勇、拥军模范戎冠秀、崔洛唐等英模人物。

 

 

   

 1942美国花旗银行北平分行经理郝鲁访问边区(左起:程子华、聂荣臻、郝鲁、萧克)

 

 

 

1939年秋到1943年底,日军对灵丘南山根据地先后发动大规模的扫荡”11次,使根据地遭受了巨大损失,给群众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敌人这种残无人道的法西斯暴行,更激发了抗日军民与他们进行殊死斗争的坚强意志。

 

 

19395月初,日军对北岳抗日根据地实行大“扫荡”,晋察冀军区机关转移反扫荡,机关干部分别疏散深入到战斗部队加强基层力量。

 

 

魏巍被分到骨干老红军部队出身的第一军分区第一团第一营当文化干事,直接参加了雁宿崖战斗和黄土岭战斗,并从事诗歌创作,开始使用笔名“红杨树”,其意为杨树是歌唱的树,红色代表革命,“红杨树”就是为革命而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