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马约赫勒花园,再去位于新城区西南角的美娜哈花园(Jardin Menara),可惜下午六点就已关门。沿正对大门的美娜哈路(Ave de la Menara)一直向东北约2公里便可回到库托比亚清真寺,老远就能看到那标志性的宣礼塔。随着黄昏的来临,路灯和霓虹灯一盏盏亮起,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开始涌向德杰玛阿·爱勒法纳广场,马拉喀什的夜生活即将拉开帷幕。先在广场边的冷饮咖啡馆(Café Glacier)楼上占领制高点,一般需付20个迪拉姆买瓶饮料,然后在开阔的阳台上挑个有利位置,将整个广场尽收眼底。天色慢慢变暗,德杰玛阿·爱勒法纳广场逐渐沸腾起来,人群已把这里挤得水泄不通,远处的清真寺宣礼塔上的彩灯和环绕广场四周的饭店、咖啡馆、商店里的灯光串成一付亮晶晶的项链。位于广场东侧的是连成片的撑着顶篷的小吃摊头,每一家都点着耀眼的白炽灯,交汇在一起灯火通明,袅袅的炊烟飘荡在半空,很远就能闻到那诱人的烤肉香,透过缭绕的烟雾看到里面已坐满品尝美味的游客;而在广场的西面聚集着很多民间艺人,一堆一堆的观众将他们围在中间,很象国内小镇上打把式卖艺的,有载歌载舞的美女,有弹奏古老乐器的孤独老人,有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的民族乐队,有玩杂耍的,有驯鸟的,有戏蛇的,有玩套圈、高尔夫等游戏的,还有妇女专门从事阿拉伯美容术——赫内(Henné),用散沫花叶的色素在女性的手上脚上画出美丽的图案,每逢节日和婚礼摩洛哥女人都会用赫内来妆饰自己。不知不觉中已有进食的欲望,该下去吃点东西了。随着**进入小吃摊头,马上就有身穿白衫的当地服务员上来拉生意,用日语、英语、法语……向你问好,又把我们当日本人?心想谁能说出中文,我就选谁。终于有个机灵的服务员说:“nihao!nihao!”“哈哈,你赢了!”他开心地笑起来,兴高采烈给我们安排座位。这一片是专门吃摩洛哥家常菜的,有蔬菜色拉、烤鸡、烤鱼、烤牛羊肉、各种塔经,还有哈里拉等各种摩式浓汤,主食永远是无限量供应的面包。而在北侧的那一片又是另一种风格,大家呈方形围坐在一起,大师傅就站在中间,所有的菜就摆在你面前,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挑选,有羊头、羊脑、牛舌、牛杂、红烧牛羊肉……在这些成片摊头的边上还有些吃蜗牛的,个大肉肥,不过味道有点淡。荤的入肚有些油腻,可以去喝点鲜榨的水果汁,记得以前有人来专门找19号摊位,因为这家主人的照片出现在一本旅游书上,有点迷信,不过这果汁确实不错,毕竟摩洛哥所产水果又大又甜又便宜。这个不眠的德杰玛阿·爱勒法纳广场,不愧为马拉喀什的灵魂。

     伴随着广场上的喧闹声,第二天醒得很早,准备去游一游美娜哈花园。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橄榄园,里面种满橄榄树,始建于12世纪的阿勒穆哈王朝。摩洛哥到处可见橄榄树,它很适合在这种干旱贫瘠的土地上生长,果实榨出的橄榄油对健康非常有益,是摩洛哥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料。美娜哈花园里有一个长方形的贮水池,足有五六个足球场大小,据说这水来自于马拉喀什南面的雪山,天气晴朗时可以从这儿看到那连绵起伏的白雪皑皑的山峰。贮水池东南侧有一个亭子样建筑,它的绿色屋顶呈金字塔形,建造于16世纪的萨阿迪王朝(Saadi),1869年由摩洛哥索丹(sultan,某些伊斯兰教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阿布德哈玛内(Abderrahmane)改建成自己的行宫,每到夏天便来此处消暑。

      麦地纳老城里还有很多名胜古迹,如巴博·阿戈纳乌麦地纳老城门(Bab Agnaou)、本·尤瑟夫清真寺(Mosquée Ben Youssef)和用于净身的附属建筑库巴(Koubba Ba’Adiyn)、本·尤瑟夫清真寺附属梅德尔萨伊斯兰教学校(Medersa Ben Youssef)、卡斯巴清真寺(Mosquée de la Kasba)、阿勒·曼苏尔清真寺(Mosquée al Mansour)、马拉喀什博物馆、达尔西·萨伊德博物馆(Dar Si Said)、蒂斯基温博物馆(Musée Tiskiwin)、传统手工艺馆、爱勒·巴迪宫(Palais el Badi)、巴伊亚宫(Palais de la Bahia)、萨阿迪王陵(Tombeaux Saadiens)、爱勒·穆阿圣泉水(Fontaine el Mouassin)、古老的皮革加工场……这就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的马拉喀什(另外三个是:拉巴特Rabat,非斯Fez和梅克内斯Mek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