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书法家张君亮在接受《世界人文画报》杂志记者采访时说过:
他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专、恒、勤、思四个字。
    “专”是锁定一个书法目标,心不二用,刚当兵那阵子,部队领导让他当卫生员。他干了一阵子觉得这个行业专业性太强,不专心投入就不能像白求恩那样精益求精。于是他找首长硬是把这个人人眼热的岗位换给了搞勤杂的,为的就是能专心书法。
    “恒”,就是持之以恒终生不渝。从当兵学习书法算起,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一直坚持练习书法目标没变。
    “勤”,就是每天都要练字。并规定出书法的目标。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目标。
     他的“思”字用得最为得益。出生在孔子之乡的张君亮深知“学而不思则罔”的道理。他通过对中国书法发展历史的系统研究,得出结论:学习书法要不重名人重名贴。因为名人的成果都是结集在名贴里的。
    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家大致有这样的四种人:官家,像二王,颜真卿,宋徽宗,郑板桥等。第二种是文人墨客,如玄永,米芾,黄山谷,齐白石,吴昌硕等。第三种是僧侣道士,像怀素,智永,弘一法师等。第四种是民间的无名氏,从汉简帛书到石鼓碑刻等。而这些又恰恰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不竭源头。
     他喜欢的名贴有王羲之的《兰亭序》《黄庭经》;王献之的《中秋贴》和《鸭头丸》贴;怀素的《自叙贴》;《龙门造象》;西周的《散氏盘》;北魏碑文。为了研究古人碑、贴上笔法,他常用放大镜去观察贴上笔末毫端的用笔变化。体味古人用笔的细心与谨慎。在书法理论上他也是众采家百之说而成独特之势。他看到杜甫有“书贵瘦硬方有神”的诗句,就苦练线条的硬度,后来在一家葡萄园看到葡萄藤蔓緾扭的弹性大受启发。于是在自己瘦硬线条的基础上又注入了钢筋般的弹力。把篆书融入行草之中,使他的作品形成了外延充满沉稳刚毅和内凝蓄势张力欲发的风格。
他坚信,任何一个学法的人,只要按着他这“四字法”去练,就能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