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琴铜剑楼常熟古里,海内外闻名已久,其所藏旧抄善本达十余万卷,与聊城杨氏“海源阁”、湖州陆氏“皕宋楼”、杭州丁氏“八千卷楼”齐名,并称清代藏书四大家。

 

 

藏书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从创始人瞿绍基起,瞿氏五代藏书楼主都以藏书、读书为乐。瞿绍基购书极富,收藏多宋元善本。第一代楼主瞿绍基(1772—1836年),他在清道光年间开始搜书、购书、藏书,平素节衣缩食,有“一裘三十年”的佳话,他的藏书来源,出自瞿氏家族的遗书、自己抄录的图书和出资购买三种。

 

 

瞿氏第二代、绍基之子瞿镛,对鼎彝古印兼收并蓄,继承父志,益加致力搜讨。

 

第三代楼主,

 

第四代楼主,临终遗言:书不分散,不能守则归之公。

 

第五代楼主。

 

常熟藏书,自钱谦益、毛晋、张海鹏、陈揆之后,最盛有300多家。

 

钱谦益画像,(1582-1664)天下好书,当天下人共之。

 

柳如是画像,

 

常熟藏书名楼一:脉望馆,

 

常熟藏书名楼二:汲古阁,

 

爱日精庐,众多藏家介绍,

 

以瞿氏最为知名。数世所积,至10余万卷。创“恬裕斋”。


瞿镛尤为珍爱一台铁琴,

 

一把铜剑,

 

铁琴铜剑楼由此得名,遂名“铁琴铜剑楼”。

 

收藏皆为宋元旧刻旧抄之本,拥书之多,藏书之精,当时无人超过他。 

 

传光绪欲得他的一珍秘本,赏瞿氏三品京堂官,并发帑币30万两,以易其书。他恪守祖训,竟不奉诏。笃志藏书,不为名利所动。


其藏书有专人管理,每年必曝书一次。

 

每有学人志士想阅览他的藏书,亦允许入书斋参阅,但不许借出,

 

并为读者专辟阅书室,并提供茶水膳食。子瞿秉渊、瞿秉浚,亦苦守先人之书,并多有增加。

 

孙瞿启甲,编撰有《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著录古籍1300余种。藏书长达百余年,解放后,大部分藏书归于北京图书馆。

 


该楼现存二进二层楼,

 

 

第三、四两进即今仅存之楼,是“铁琴铜剑楼”所在。

 

 

古楼坐北朝南,三楹回式楼房,中有小天井相隔,每进二层,下檐施撑拱,雕有精巧的夔龙纹,装饰显示了苏南一带的建筑风格。

 

第三与第四进楼上供藏书之用,常熟中国藏书之乡。

 

第三进楼下则为读书处,家族藏书。

 

第四进楼下为家祠,父子藏书,兄弟藏书,夫妻藏书。

 

同时收藏古物、石刻。藏书除部分遭劫外,绝大部分于建国初由瞿氏后人捐赠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常熟图书馆等。

 

海源阁于山聊城光岳楼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历经四代人悉心相守,总计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其中宋元珍本逾万卷。

 

 

皕宋楼位于湖州,清末私人藏书家湖州陆心源以皕(音bì)宋为楼名,意谓内藏宋刻本有 200种之多。陆氏藏书多得自上海郁松年宜稼堂,其中大部分为汪士钟艺芸书舍所收乾嘉时苏州黄丕烈士礼居、周锡瓒水月亭、袁廷梼五砚楼、顾之逵小读书堆等四大家之旧藏,极为珍贵。

 

 

八千卷楼位于杭州,太平天国时期,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乱中全部散佚,丁丙与兄丁申不避艰险,四方搜寻和收购、补抄,得书近万册。藏书近20万卷,其中善本珍藏2000余种。藏书谓“八千卷楼”。

 

正门,由翁同龢书写入门楼对联。上联是“入我室皆端人正士”,下联是“升此堂多古画奇书”端人正士、莘莘学子接踵而来,抄书传诵,书香飘外。

 

回望。接待时间上午9:00-11:00,下午13;00-16:00。

 

瞿镛与丁丙、陆心源、杨以增并称清末四大藏书家。

 

古镇修葺一新,

 

近靠河边,古镇三孔桥。

 

正好遇见一叶小舟,

 

跟拍了几张,体现当地古风。

 

到此常熟人民桥227路或湖甸始发的10路,约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