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寻古 问道武当

                         —2012、7、17 湖北自驾游 

一、出游背景:

   因为案件的原因要到浙江杭州湖北宜昌出差,干脆将蓄谋已久的武当问道之行揉杂于公干之中,于是就有了2012年7月17日到7月23日的武当宜昌之行。一个星期里,游览了武当山襄阳古隆中钟祥明显陵当阳关陵、荆州古城、宜昌三峡大坝,此外,还有杭州西溪湿地湖州太湖夜色。

二、旅游记录:

7、15,乘厦航21:50分MF866航班到杭州,入住杭州奥克伍德国际酒店公寓1392房间,第二天7月16日吃完丰盛的自助早餐,开始工作。先是杭州市房产档案馆,接着是银行,还有余杭区行政服务中心。下午到湖州,走了湖州房管局、吴江房管局、车管所,晚饭在太湖边的望湖楼吃河豚,还有汽锅鸡,甚是美味,太湖边的夜色也非常美,照了些夜景,没有三脚架,效果不好。

当晚住在湖州的皇冠大酒店6586房。7月17日上午,兵分两路,到工商局再次查档,午饭在一家土菜馆,鲫鱼和田螺烧得不错,喝了点啤酒。见事情挺顺利的,决定当天独自赶到杭州,去武汉。午饭后略微休息,公司派了辆车送我到杭州,入住如家,定了下午二点半到武汉的航班。以下是游记:

D1(7月18日)(景点:杭州西溪湿地)一早醒来,在如家边的小吃店吃了馄饨和一个鸡蛋,拦了辆的士直奔《非诚勿扰》拍摄地之一的西溪湿地,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9年11月03日,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重要湿地名录。

杭州市国家西溪湿地公园西溪被称为“杭州之肾”,占地面积约10.08平方公里,目前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环园游步道长约8公里,步行一圈需3个半小时以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

2012年1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授牌仪式上,杭州西溪湿地旅游区与四川黄龙景区、湖北神农架景区等6个景区,被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 

  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塘、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 

  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由于司机对景点不熟悉,将我送到高庄入口,这个入口实际上是结束后的出口,而我游前没有做功课,以为这也是入口之一,于是就由此进入景区,结果多走了近四个公里的冤枉路,最后还是回到高庄。但意外的是,由于时间尚早(我在7:40就到达景区入口)该入口的工作人员还没上班检票,我乘虚而入,成功逃票60大洋,有所失也必有所得,这也算是走冤枉路的补偿吧。但是穿着皮鞋,拖着一行李箱,天气又热,确实是不舒服,本来挺惬意的游山玩水成了到此一游,影响了心境,这也是旅游的一大忌。整个西溪湿地,感觉深潭口很美,一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光画卷。乘船徜徉于湖光山色是必需的,也唯有此才能真正领略湿地“一曲溪流一曲烟”的内涵和意境。10:45分,离开湿地,打的到萧山机场,乘MF8461航班到达武汉天河机场。16:30,拿到车号为京P-F1S98的别克凯越车辆,武汉距离武当山出口400公里,全程高速,到达时间是21:33:15,在高速出口随便找了家宾馆住下。晚饭时认识几个来自厦门的教师自驾往九寨沟,途经武当山,聊了一会儿,知道其中一个叫翁海,厦门新圩中学,电18965151738,(QQ358379818)挺热情的,第二天排队在前的这位朋友还主动帮我捎了张武当门票。吃完到房间睡下,一夜无话。

D2(7、19)(景点:磨针井太子坡紫霄宫南岩宫、升天崖)今天上久负盛名的“非真武无以挡之”的武当山。

   早饭就在宾馆吃,每人10元。拿行李到地下车库放到车上时,不慎滑倒摔了一个结实的一交,半天没能起来,相机砸到地上,幸好没坏,肘部也被蹭破出血,衰!好不容易起来一看 ,原来是旅游鞋年久鞋底硬化,已没有了摩擦力。就是他妈的这双鞋,后来又摔了两交,一次在第一次后的五分钟,在对面的路边,另一次在下九连磴的台阶上。坑爹的一双破鞋!!两次摔跤,还是阻挡不了觐见真武大帝的渴望,待7:30分到售票大厅,哇,人山人海,几个窗口都排了长队,人口大国的优势在这儿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忙委托昨晚刚认识的翁海代购一张,节省了一点时间。上了景区环保车,第一站是磨针井



第二站是太子坡,又叫复真观。背景资料:复真观又名太子坡,据记载,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敕建玄帝殿宇、山门、廊庑等29间。明嘉靖三十二年扩建殿宇至200余间。清代康熙年间,曾先后三次修葺。清代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又重修大殿、山门等殿宇。后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公元1982年经国家投资,对复真观开展全面修缮,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太子坡景区包括回龙观、磨针井(纯阳宫)、老君堂、八仙观等景点。 

    


太子坡古建筑群基本上是按照真武修炼的故事来精心设计的,古代建筑大师们巧妙地利用山形地势,建起犹如波浪起伏的夹道墙,被称九曲黄河墙。进入二道山门,豁然显出一宽阔院落,漫步走进,只见小院重叠、幽静雅适,前有依岩而建的“五云楼”,中有“皇经堂”、“藏经阁”,后有高台之上的“太子殿”。太子坡整体布局左右参差、高低错落、协调而完美,巧妙且富有神秘色彩。置身复真观的最高处,俯视深壑,曲涧流碧;纵览群山,千峰竟秀;每逢夕阳西下,还可见武当“太和剪影”的奇观。数百年间,复真观的人文景观被世人广为赞颂。

 

  这一景区的主要胜景,有磨针井造型玲珑剔透的井亭、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直角石”、“真武修真”壁画;太子坡有一泻百丈的天池瀑布、滴泪池、五云楼中的一柱十二梁、花树、九曲黄河墙;有如彩带飘扬的上下十八盘故道,有九渡涧中的千姿百态的怪石,有陡险奇绝的玉虚岩等等。 

九曲黄河墙  走进复真观的山门,看到在古道上依山势起伏建有71米长的红色夹墙,这就是九曲黄河墙。九曲黄河墙构思布局及用意都十分巧妙,流畅的弧形墙体,似波浪起伏,气势非凡;弯曲高大的红墙,对初来乍到的虔诚香客,无疑是一次“诚信”的考验。 

  九曲黄河墙的墙体厚1.5米,高2.5米,浑圆平整,弧线流畅悦目;配以绿色琉璃瓦顶,犹如两条巨龙盘旋飞腾,无论从什么角度欣赏,都给人以美感,体现出皇家建筑的气派和豪华。 

  关于九曲黄河墙名称的来历,见仁见智。道教思想认为,给道教庙宇布施的道衣、经书、造像、建筑、法器、灯烛、钟磬、斋食、香表者,都可以得到神灵的佑护,称为“九种功德”。应该说,九曲黄河墙也是体现道教思想的一种建筑。 

复真观大殿  复真观大殿,又名“祖师殿”,是复真观神灵区的主体建筑,也是整个建筑群的高潮部位。通过九曲黄河墙、照壁、龙虎殿等建筑物的铺垫渲染,在第二重院落突起一高台,高台上就是复真观大殿,富丽堂皇的大殿使人感到威武、庄严、肃穆,顿生虔诚之感。 

  复真观大殿敕建于明永乐十年,嘉靖年间扩建,明末毁坏严重,清康熙二十五年重修。因清代维修为地方官吏和民间信士捐资,虽难以保持原有建筑的皇家等级,反而增加了许多民间建筑做法。故通过大殿,可以同时看到明、清两代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遗存。 

  大殿内供奉真武神像和侍从金童玉女。更值得一说的是,这一组巨大的塑像为武当山全山最大的彩绘木雕像,历600年,仍灿美如新。

 

五云楼 复真观的五云楼,也叫五层楼,高15.8米,是现存武当山最高的木构建筑。古代劳动人民在不开挖山体的情况下,完全依山势变化而建,取得了整体布局和实用性的双重最佳效果。

。 

五云楼采用了民族传统的营造工艺,墙体、隔间、门窗均为木构,各层内部厅堂房间因地制宜,各有变化。五云楼最有名之处就是它最顶层的“一柱十二梁”,也就是说,在一根主体立柱上,有十二根梁枋穿凿在上,交叉叠搁,计算周密。这一纯建筑学上的构架,是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杰作,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因而也成

了复真观里的一 大观

  

紫霄宫,1982年02月2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紫霄宫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坐落在湖北省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是武当山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宫殿古建筑群之一。自东天门龙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殿至父母殿,层层殿堂,依山叠砌,其余的殿堂楼阁,鳞次栉比,两侧为东宫、西宫,自成院落,幽静雅致,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异草,相互掩映,使这片古建筑更显得高贵富丽。

 

  1931年曾为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司令部所在处。是武当山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为现存保留较完整的武当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是湖北武当山道教协会所在地。 

建筑艺术特点

  紫霄殿面阔五间,重檐九脊,绿瓦红墙,光彩夺目,其额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绘,藻井浮雕有二龙戏珠,形态生动,宛若真物,由于彩绘,也使得全殿显得光彩夺目,富丽堂皇。殿前的平台十分宽阔,雕栏重绕,雄伟壮观。殿内供有玉皇、真武、灵官诸神像,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雕刻手法细腻、逼真。殿后的父母殿,崇楼高举,秀雅俏丽,与紫宵殿相映成辉,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艺术

紫霄宫,距复真观7.5公里。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 迹池、宝珠峰。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岗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从刻有“紫霄福地”额匾的福地殿,进入龙虎殿、青龙、白虎泥塑神像侍立两旁,形成威严。沿数百级台阶循碑亭穿过十方堂,有一座宽敞的方石铺面的大院落,院上三层饰栏崇台,捧拱主殿紫霄殿。紫霄殿进深五间,重檐九脊,翠瓦丹墙。殿中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内供奉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塑像和文武座像,两旁侍立金童玉女,君将等,铜铸重彩,神态各异,是中国明代艺术珍品。殿左放着一根数丈长的杉木,传说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杉”;又因在一端轻轻扣击,另一端可听到清脆的响声,而称为“响灵杉”,相传亦是明代遗物。大殿四周神龛内,陈列着数以百计的元、明、清代铸造的各种神像和供器,堪称中国铜铸艺术的宝库。殿前碑亭有两座保存完好的巨大鳌碑,高达10米,用完整的巨石雕制而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从紫霄宫出来,乘车到乌鸦岭已是一时许,肚饥难忍,找了家饭馆吃饭,顺便问及住宿,店主开价100元,就住这里了。点了只剑河鱼,太大吃不完,叫老板置于冰箱待晚饭再吃,将多余的行李放入房间,继续上山游览南岩宫

南岩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道教着名宫观。据《太和山志》记载,唐宋时就有道士在此修炼,元代道士在此创建道观,至大元年(1308)“天乙真庆万寿宫”,元末建筑毁于大火,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重建,时有大小殿宇六百四十余间,赐额“大圣南岩宫”,清末大部分建筑复毁。现仅存元建石殿、明建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原元君殿旧址上尚存玉皇大帝神像一尊,峨冠华衣,形态逼真。宫外岩北有老虎口,岩南峰峦之上有梳妆台、飞升台等古迹。

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赐名为“大天一万寿真庆宫”。南岩宫是明代敕建的九宫之一,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建玄帝大殿、山门、廊庑、祖师石殿、父母殿、左右亭馆、宫前建左右圣旨碑亭,五师殿、真宫祠、圆光殿、神厨、神库、方丈、斋堂、厨堂、云堂、钵堂、圜堂、客堂、寮室等,共计155间,赐额为“大圣南岩宫”。后经扩建,到明世宗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本宫殿宇房屋已扩大到640间。现存庙房21栋,建筑面积3539平方米,古建筑及遗址占地面积约61187平方米,1989年,湖北省政府拨款维修了部分殿堂、亭台及古神道。2003年,湖北省政府决定对南岩大殿玄帝殿部分进行重建修缮,在2004年经国家文物局审批完成招标,2006年修缮完毕。同时对两座碑亭的顶部以及焚帛炉等景点一并进行了修缮。南岩石殿

  额书“天乙真庆宫”。坐北面南,建于悬崖之上。为石雕仿木构建筑,其梁柱、檐椽、斗拱、门窗、瓦面、匾额等,均用青石雕琢,榫卯拼装。面阔3间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是武当山现存最大的石殿。殿体坚固壮实,斗拱雄大,而门窗纹饰则刻工精细,技艺高超。由于石构件颇为沉重,且又在悬崖峭壁上施工,故难度很大。因此,可以说南岩石殿的建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

 

两仪殿

  位于石殿右侧,坐北朝南,面临大壑。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琉璃瓦屋面。殿后依岩为神龛,正面为棱花格扇门,安在前金柱上,与檐柱形成内廊,直通石殿。面阔3间10.03米,进深3.9米,通高7.29米,殿前为著名的龙首石,俗称“龙头香”。龙首石悬挑于绝壁外,前临万丈深武当山三十六岩中最美的一处便是南岩宫了,南岩宫又名独阳岩、紫霄岩,是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南岩峰岭奇峭,林木苍翠,上接碧霄,下临绝涧。据传说,在唐朝,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曾在南岩修道,至今这里还留有他作的一首诗。史书盛赞南岩是“分列殿庭,晨钟夕灯,山鸣谷震”。在这里,把“晨钟暮鼓”用作了“晨钟夕灯”,说明了当时南岩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到了晚上,这里的灯火成了别具特色的景观。 

  元至元二十二年至泰定五年(1285~1328年)在山中大建宫观,南岩宫是其一。现仅存宫中石殿,石雕仿木结构,殿内有“天子卧龙床”组雕和“三清”塑像,四面环立500铁铸灵官塑像,均生动逼真。殿外远近有叠字峰、金鼎峰、滴水崖、崇福崖、白龙潭等胜景,更有仙山楼阁之妙。殿外崖前有雕龙石柱,横出栏外2.9米,宽仅30多厘米,上雕盘龙,龙头置一小香炉,俗称龙头香。石殿右下方崛起一峰,上建梳妆台、飞身岩、相传为“真武”舍身成仙之所。

从紫霄宫行驶2.5公里至终点站乌鸦岭,经南天门,即达南岩胜境。南岩峰岭奇峭,林木苍翠,上接碧霄,下临绝涧,是武当山36岩中最美的一处。唐宋以来就有道人在此修炼。元代在此建有道观,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在此营建殿宇640余间,清末被毁。现仅存元代建的石殿、明代建的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及元君殿、南熏殿、圆光殿等遗迹。从南天门入小天门,穿过碑亭,便是俗称脚蹬老虎岩的崇福岩。远眺是圆光殿、南熏亭、近观有18道棋坪及太上观、五师殿、方丈室、斋堂等遗迹。龙虎殿是南岩着名的一景。出龙虎殿即是大院落,院中有一口六角饰石栏的水井。井水清香洌甜,犹如甘露,故名甘露井,是武当最好的泉水之一。从院落登上层层丹墀饰栏崇岩,是元君殿即大圣南岩宫遗址。南岩周围还有滴水岩、仙侣岩、黑虎岩、红军洞、雷神洞、龙潭等,都是下临绝涧、峭壁千仞的景致,真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游了南岩宫、飞升岩、雷神洞、泰常观四个景点便回到宾馆。晚饭要了只土鸡,两瓶啤酒,花费120元,武当山的夜非常凉爽,甚至要盖被子,睡得很好。

D3(7月20日)(景点:榔梅祠、一二三天门、泰和宫、金顶琼台中观)。早饭在宾馆里吃了一碗面,超级难吃,扒拉了几口实在咽不下去,算了,路上再打算。收拾好行李,往金顶出发。沿去金顶方向走下一段台阶,有一座红色建筑就是榔梅祠了。榔梅祠位于通往金顶的路上,是全山十六座祠庙中最大也是保存较完好的一处。 

 相传,玄武大帝修练时,曾折下一段梅枝插在榔树上,说:“吾若道成,开花结果”。后来,他果然得道成功,梅枝在榔树上也插栽成活。明永乐初年,武当榔梅开花结果,武当道士李素希将榔梅果贡献朝庭,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赏赐。皇帝认为,榔梅结果是个“瑞兆”,是玄武大帝对他登基即位的赞美,近而也成了明皇室大修武当,酬谢神恩的理由之一。朱棣曾下圣旨对榔梅树进行保护,将果实做为贡品和禁果,由武当道士每年进献。皇帝还经常用榔梅果奖赏有功之臣,朝庭功勋大臣们都把能得到一枚榔梅果做为政治荣誉而终身荣幸。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榔梅,只出均州太和山。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览武当山后,也曾记载:榔梅祠旁多榔梅……,并形容榔梅开花时“花色浮空,映山绚丽”…… 

但是到了清朝,不知什么原因,武当山的榔梅树就已经完全绝迹,许多人遍访武当寻找榔梅,但都是扫兴而归,只留下“惆怅依荒岩”的遗憾。 

值得庆幸的是,明嘉靖五年,安徽齐云山道士访武当山时,武当道教做为贵重礼品将榔梅树赠予齐云山。一九九八年,武当山将榔梅树从齐云山引回,栽植在榔梅祠旁。希望不久的将来,武当榔梅会再现“花色浮空,映山绚丽”的景观。

9:15到达黄龙洞,10:06朝天宫,11:05一天门,11:23会仙桥,11:52二天门,12:01三天门,12:04朝拜殿,12:32朝圣门,12:53皇经堂,14:00灵官殿,14:26金顶,16:00下山,16:50乘上下山景区车,17:20出景区大门。

黄龙洞

 位于武当古神道通往金顶的路上,在紫盖峰悬崖之中。洞内空气干而不燥,润而不湿,四季清幽凉爽,是历代修炼之士向往之地。 黄龙洞实际上是一个天然的岩屋,经历代修建,这里有了黄龙殿、真武阁、药王殿、神泉亭等建筑。黄龙洞里有一泓泉水,四季不竭。传说有一条黄龙在此得道升天,黄龙为谢此地的养育之恩,留下一颗仙丹。据说仙丹使这里的水清洌甘甜,能治愈百病。 武当山药草资源极为丰富,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天麻、五灵脂、金钗等名贵药材在武当山均有出产。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到武当山采药时曾在此居住,他还在黄龙洞中修改《本草纲目》,并将武当山名贵药草800多种载入书中。 黄龙洞是和武当医药联系在一起的。武当山历来有“十道九医”之说,这和他们长期探寻长生之术有关。在黄龙洞下方的神道上,有一木结构亭子,一路攀登上来,人们一般都要在此地休息。在此歇息的人只要一抬头,就会看到亭子上方的四块匾额。其中两块上书“天下驰名”四个大字,而另两块则写着黄龙洞的药如何服用、治什么病等等。有专家认为,这是一块明代的草药广告牌。

朝天宫  

  道教宫观。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欢喜坡上。建置年代不详。原为一座四合头庙宇,主殿供奉玉皇大帝和真武大帝等神塑像,久失修缮,已废不存。遗址后有潘神洞,清幽佳绝,相传是道士潘金墀得雷法之处。 1991年至1994年,省政府拨款维修庙房10间,建筑面积190平方米,占地面积10200平方米。清代徐京陛《朝天宫》诗曰:“峻极封山岳,凌空响佩珧。云开金阙回,磴转玉台遥。紫翠群峰抱,香灯万国朝。星辰疑可摘,羽翼上烟霄。”宫前一碑,为著名人士李宗仁夫人郭德洁,于1940年5月3日随李君游武当所立。宫后有潘神洞,十分清幽。相传是道士潘金墀得五掌雷法之处

朝圣门,顾名思义,就是朝圣者必经之天门,是体现武当山古建筑群节奏和韵律的重要建筑之一,在这里,自然风光和建筑巧妙的结合,使游人审美心理得到进一步升华。

  游人沿着明代登金顶的古神道,经历一、二、三天门的艰苦跋涉,有这里,只见金顶紫金城高大的城墙就在身边,雄伟的天门傲视群山,举世闻名的金殿即将跃入眼帘…… 亲身攀登在万叠云山中的人们心理上会产生极大的愉悦,一股强大的吸引力会使人力量倍增。这时,抬眼望去,威严壮丽的朝圣门横亘在面前,让人在愉悦中又产生出急切和肃穆。

  有古建筑专家说,朝圣门犹如神来之笔,它巧妙运用环境空间和宗教理义,制造出使人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氛围,是古人智慧的具体体现。

皇经堂


  道教武当太和宫殿字。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太和宫右下。始建年代不详;清时改建。堂内供奉三清、玉皇、真武、吕祖、灵官等道教神像,上悬金匾一块,匾书“生天立地”四个金色大字,为清代道光皇帝御赐;堂外额书“白玉京中”四字,堂檐各吊一棵风铃;堂额、桶扇之上均雕有许多道教仙话故事图案,技艺精湛,形象逼真。经堂附近原建有天云楼、天池楼、天乙楼、太和楼、龙庙等建筑。 

  区位及景点简介 

  皇经堂,是住庙道士诵经拜神的场所。在湖北 十堰的武当山,每在晨钟暮鼓的时辰,道士们便集中在这里,做“早坛”、“晚坛”功课,每天如此,从无间断

从朝拜殿右折下,便是皇经堂。清朝改建,并额书“白玉京中”四字。画栋雕梁,色彩绚丽。四檐吊四铃,据传铃响可预报风雨。阑额、槅扇上雕刻着众多道教神仙故事图案。如八仙、福禄寿等,技艺精湛,形象逼真。殿内正中悬挂一块木匾,上书“生天立地”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为清朝道光皇帝御赐。殿内正中供奉的神像有:三清、玉皇、真武、观音、吕洞宾、灵官等,铸塑精美、造型传神。皇经堂附近有天云楼、天池楼、天乙楼、太和高楼、龙庙等遗址。从天池楼下去,有著名的两坑,一曰油罐,二曰盐罐。相传明永乐年间大建武当山时,两坑自流油盐,每天刚够山上人们食用,故名。后来有人凿大宝罐,想多流油盐去卖钱,从此便不再流油盐了。其下还有清微宫,明初张三丰曾在此修炼,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沿存部分建筑和碑碣,是武当山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

灵官殿

  武当山灵官殿:进入紫禁城南天门拾级而上,是金顶灵官殿长廊。这里幽暗阴森,石冷袭人。灵官,在道教神系中,是镇守山门、监坛护法之神,司掌天上人间纠察之职。设置在登临金殿之前的灵官殿,对朝拜者进行最后的精神洗礼,具有特殊意义。 

  由于山貌地型的限制,灵官殿只是依岩建置的小石殿。石殿内安放一座明代制造的锡制小殿,这座仿木结构的殿堂式建筑,通体用锡金属制作,是中国十五世纪应用锡金属的见证,其冶炼铸技术十分成熟,艺术造型同样值得称道,是武当山目前发现的唯一的一件锡制文物,非常珍贵。

 

太和宫 

  道教著名宫观。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天柱峰山腰紫金城南天门外。建于明代永乐十四年 (1416),时有殿堂道舍等建筑五百一十间;现仅存正殿、朝拜殿、钟鼓楼、铜殿等。正殿额题“大岳太和宫”,殿内仅存真武大帝铜铸像及四大元帅、水火二将、金童玉女等塑像,殿门两侧各置铜碑一座,一是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敕建苍龙岭雷坛设金像之御碑,一是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遣工部左侍郎陆述等人致祭碑;殿前是朝拜殿,左右是钟鼓楼,钟楼内悬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所铸造铜钟一口;殿前一岩,形如宝莲,故名“小莲峰”,上刻“一柱擎天”四字,并嵌有李宗仁游武当山之题诗碑刻,岩顶崇台之上置有铜殿一座,其高2.9米,宽2.7米,深2.6米,铸造于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原在天柱峰巅,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移置于此,故名“转运殿”、“转展殿”。朝拜殿右下有清代改建的皇经堂。该宫整个建筑处于孤峰峻岭之上,殿字楼堂依山傍岩,结构精巧,布局巧妙,四周峰峦迭嶂,起伏连绵,烟树云海,气象万千。是武当山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

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顶上的金顶,是武当山的精华和象征,也是武当道教在皇室(明*朱棣)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标志。 

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如擎天一柱,四周有72峰环揖拱立,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地貌奇观。

 坐落在天柱峰上的金殿是武当山古建筑的精华。金殿内供奉着真武大帝的圣像,以及捧册端宝的金童玉女、执旗捧剑的战将等,其造型艺术达到了后来者不可企及的水平,是我国古代铜铸艺术的瑰宝。

 金殿是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类似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建造在天柱峰顶约160平方米石筑平台正中。据《明史》及《武当山志》记载,金殿全部构件在北京铸成后,由运河经南京溯长江水运至武当山,拼装榫铆而成。永乐皇帝对运送船只还专门发布一道圣旨:“务要小心谨慎,遇天道晴朗、风水顺利即行。船上要十分整理清洁,不许做饭。”

铜铸鎏金的金殿为重檐庑殿式仿木结构,结构殿身的立柱、梁枋以及瓦鳞、檐牙、窗棂、门限等诸形毕备;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高5、54米,重檐迭脊,翼角飞举,上饰龙凤、天马、仙人等吉祥之物,栩栩如生。

金殿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建筑技术的高超,随气候和风云变幻,时时会出现陆海奔潮、飞蚁来朝、祖师映光、平地惊雷、雷火炼殿等奇观胜景。

谒见毕真武大帝,在殿后的“紫禁之巅”留了个影,

记录下到此一游的经历。乘缆车下山,见到米芾在巨大山体上书写的“第一山”石刻,笔力遒劲,气势不凡。索道下站是琼台中观,见时间尚早,就进去看一看。据资料记载,琼台观地处天柱峰东南八公里处,分为琼台上观、中观和下观三个建筑单元,是武当山三十六观中最大的道观之一。琼台三观各有非常好听的名字,上观叫“白玉龟台”,中观叫“紫岳琼台”,下观叫“玉乐霄台”。历史上,三观之间借山势起伏修建有24座道院,道院之间由亭桥相联,故有在三观之间走动“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说法,可见当时琼台观的建筑是宏大而奇妙的。

数百年岁月和战乱兵火,使琼台观的房屋毁损严重。现在的上观,仅存有遗址和石雕玄武,下观亦只有摇摇欲坠的大殿和几间道房了。 在中观还保存着一座完全用青石构造的元代石殿,里面供奉的也是用青石雕塑的玄武圣像。这座面积只有18平方米的石殿对研究武当元代道教史有着重要价值。游完中观,用15元买了个“出入平安”桃木符,武当问道之旅基本告一段落,出了山门,取车时大约是17:30分,问着路,在17:46分到了武当山镇老城区玉虚宫(又叫老营

,景区在修缮,没有开放。门口处照了几张相片便撤离赶往治世牌坊。 “治世玄岳”牌坊即玄岳门,是进武当山的第一重大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是一座四柱、三间、五楼的石坊,全以石凿的榫卯构成。通高30米,宽12.81米,正中坊额上刻“治世玄岳”四字,笔势隽永,逎劲有力。牌坊的额、枋、阑、柱分别用浮雕、镂雕和圆雕等各种手法,刻有仙鹤游云和八仙人物故事。枋的下面有鳌鱼相对,卷尾支撑。顶饰鸱吻吞脊,檐下枋间缀以各种花卉图案,题材丰富,镌镂精巧,造型优美。玄岳门背倚武当山,俯瞰丹江水库,湖光山色,景物宜人。看完牌坊驾车到达最后一个景点—元和观,路过遇真宫所在地,只看到御碑楼,其他建筑已不复存在。而元和观也已经关门(此时已6:17分),但铁门没有上锁,溜了进去照下下面这张相片。

元和观

 资料记载,元和观位于遇真宫老营镇之间,始建于元代。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至十七年重建,明嘉靖以后,又曾改建和重修。观的主体布局方正有序,隔断适宜,院落深重,规矩谨严;石栏台阶,曲折宛转;殿堂大小均衡,其主体建筑在高台之上。殿内现存神像、供器,大多为铜铸鎏金,铸造工艺精巧。正位的上方供奉着木雕饰金的真武神像,服饰富有宋代风格,是武当山现存最好的木雕艺术杰作。六丁、玉皇等神像,形态各异,造型生动,是我国稀有珍贵文物,可供研究鉴赏。元和观原为武当山道教监狱,是处罚违犯清规戒律的道士的处所。自此,探访武当山活动已全部结束。该离开了,从哪来回哪去,仍然在武当山高速入口上了汉十高速,此时是19:30分,驱车140公里,20:15分在襄阳西下了高速。找到韩城连锁快捷酒店住下,对面就是万达广场和诸葛亮广场,万达同其他城市的一样,也是热闹得很,穿着坑爹的破鞋到商场买了一双旅游鞋还有一条外穿短裤,刷卡389元,当场以报复的想法将破鞋遗弃在售鞋柜台,如释重负地回到酒店。酒店外买了些烧烤,带了两瓶啤酒,酒足饭饱后洗了个澡,今天可谓历尽艰辛,朝圣之路不易啊!!美美地睡它一觉,明天再说吧。

D4(7月21日)(景点:襄阳米公祠古城墙古隆中钟祥明显陵)。早饭在酒店旁一家新开的餐馆解决,由于是开业伊始,所以态度很好,而且价廉物美,特别是黑米粥香糯可口,喝了两碗。9:00到了米公祠,几乎没有游人。独自一人,闲庭信步,看了不少的米芾作品,还在门口的销售部买了几幅米芾和康熙的拓片,总价930元。襄阳米公祠是纪念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祠字,坐落在樊城柜子城上,隔汉水与襄阳小北门相望。米芾(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无碍居士、海岳外吏,人称“米襄阳”,米芾擅诗文,工书画,精鉴赏,酷爱收藏,多才多艺,广通博贯,而其书画的成就尤为突出。其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博取众长,不守陈规。宋徽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朗。能诗文,擅书画,用笔俊迈,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大书家”。被宋高宗誉为“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需鞭勒,无不当人”。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氏世系》碑记载,在元代至正年间之前就建有米家庵了。明代被毁,清代重修多次。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曾修一次,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为牌楼亲题“米公祠”门额。民国时期,米芾27世孙米高秦千方百计保管米公祠中45块石刻,使这批珍贵的文物幸免于战乱,解放后米高秦主动献出石刻,运至米公祠存放。1956年湖北人民政府公布米公祠及其石刻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米公祠对岸(汉水南岸)就是有名的襄阳古城。

襄阳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水中游南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故为历代兵家所看重。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周长7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池”之说。襄阳城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城地,与新近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 

 襄阳城地处汉江南岸,与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阳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 

  自东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3000年,襄阳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战场,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在它的上空。如今,这里尚存许多军事遗迹。襄阳城始筑于汉,唐宋年间改为砖城,增设垛堞,新建城楼。明洪武年间重筑,并在城的东北角新添一段城墙,取名新城。 

 襄阳城周长为7322米,原有6座城门,分曰:阳春、西城、文昌、临汉、拱宸、震华。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 襄阳城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缀十里城垣,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整个城池和谐地融为一体。 

  环绕襄阳城的古护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它宽度180米以上,最宽处超过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现被原样保存。绕城泛舟而游,但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仿佛置身于画中,美不胜收。 襄阳城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襄阳城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分别为: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宸门,临汉门,震华门。因西门是朝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故又称为“朝圣门”。 

  襄阳城在明清时,古建筑较为完整: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点缀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整个城池都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襄阳市政府近年来下了很大功夫修复古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阳古城墙古朴的原貌。 

  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汉水环绕,西靠羊祜山、凤凰山诸峰。城墙始筑于汉,后经历代整修,现基本完好,墙体高约10米,厚1.3─1.5米,周长7.4公里, 

   襄阳城城墙

据山临水,蔚为壮观,明人李言恭诗赞“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环以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最宽处250米,人称“华夏第一城池”。整个襄阳城布局严谨,形势险要,自古誉为“铁打的襄阳”。 

  襄阳城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城墙始筑于汉,时兴时废,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重筑的新城。全城周长7322米,原有城门6座,横匾于书阳春、文昌、西成、临汉、拱宸、震华6个城门名。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城墙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 

襄阳城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处湖北省北部,汉水中游。《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战国时楚置北津戌,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汉唐两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阳城为山南东道治所,辖区扩及今陕西四川的部分地区。 

  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阳与汉水对岸的樊城合为襄樊市。 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呤诵她的动人诗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写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诗篇《汉江临泛》。 

  古城历经沧桑,现仅剩临汉、拱宸和震华等三座城门。在临汉门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楼,经维修后完整无缺。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周围环绕着护城河。古老的护城河主道宽180米,最宽处250米。绕城泛舟游览,只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真乃旅游的好去处。

夫人城城墙下边有一碑刻。这城墙上的匾和下边的碑刻,系清代同治二年(公元 1863年),襄阳人为缅怀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它记载着当年激战襄阳,守将朱序的母亲见儿子忙于全面防务,便亲自登城巡视,察看地形。她看出城西北角地形险要,必先受敌,便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筑起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敌军攻破,守城将士移驻新城继续战斗,保住了襄阳城。后为纪念韩夫人筑城有功,把此段城墙称为“夫人城”。 


  在巍峨雄壮的襄阳城西北角,有一座城外城, 雄伟壮观,君临汉水,与襄阳城紧紧相联。城墙高二丈余,周长约十余文,城墙朝北的一方正中嵌有大型石匾,上书“夫人城”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但不知何故,部分古城墙已被改造成饮食店,墙体经烟熏火燎地乌黑,为何没人能制止?

到了襄阳肯定要到久负盛名的古隆中的。从襄阳城往西出发驱车25分钟,便看到一个巨大的牌坊,上书“龙卧处”对联为“非神非圣三代下一人,大智大忠两表垂千古”,这就是古隆中景区了。继续前行10分钟,到达景区大门。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历史上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和兴汉蓝图“隆中对策”都发生在这里。境内有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湖北文理学院(原襄樊学院古隆中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诸葛亮青年时代(17-27岁)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长达10年之久。诸葛亮本是山东琅琊人,幼年失去了双亲,后随叔父至荆州,17岁叔父亡,来到襄阳隆中,躬耕苦读,留意世事,被称为“卧龙”。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全面分析了天下群雄割据局势,提出了三分天下,而后一统天下的谋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亦称牌楼,为昔时 旌 表所谓忠贞之纪念建筑。襄阳“古隆中”牌坊亦属此列,为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所建。 

  “古隆中”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其建造材料为青石开榫组装而成,依外观形式为柱不出头有楼,四柱三牌楼式。“古隆中”牌坊宽三间,中为中间,两旁为次间,四柱脚深埋土中,四周出土处铺地平石,柱前后及旁,以十个纹头砷石支撑。牌坊定盘枋斗口架正昂板,两正昂间置花板,并雕流空花纹,以为装饰。正昂上平铺脊筒檐板,其檐板叉出发戗,戗角作鸽尾形。牌坊脊板两端并饰鱼龙吻,中央置火焰珠。

 

  “古隆中” 牌坊中间上、下枋以“古隆中”字碑分隔,上、下枋面浮雕渔樵耕读及二龙戏珠,两边门柱正面上雕刻“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作者陈维周,清安襄陨荆兵备使者。此联摘自杜甫《蜀相》诗,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拜谒了成都武侯祠,时值国家多难,杜甫在政治上遭到打击,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对联在此表述了公元207年,刘备为了兴复汉室,三顾草庐以求天下大计。诸葛亮感激刘备三顾之恩,辅佐刘备开创蜀汉基业,匡济刘禅巩固、发展蜀汉大业,表现了老臣诸葛亮一片忠心。在牌坊背面的字碑上刻着“三代下一人”,作者陈维周此匾所题镇雄为地名,当属云南所辖,后学是歉词,意即后辈学生。匾额高度称颂诸葛亮是夏、商、周以后的第一人杰。门柱上雕刻“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作者陈维周,此联选自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初夏到菱洲(今四川奉节)期间写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中的诗句。对联在此称颂 诸葛亮的文韬武略与 伊尹(商汤佐臣)、吕尚(周代齐国始祖,俗称姜太公)不相上下,指挥调度从容镇定连萧何(西汉第一任臣相)、曹参(西汉大臣,曾任齐相9年,后继萧何为汉惠帝臣相)与 之相比都显得逊色。“古隆中” 牌坊次间上、下枋雕双凤朝日、鹿鹤同寿、麒麟送子、赤虎朋寿等浮雕,中间字碑雕刻“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此联出自诸葛亮《诫子书》,意为恬静寡欲,志向才能明确;安宁清静,目标方可远大,苦学积才,明志致远,这一格言至今还让我们领悟。

三顾堂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纪念堂。其外泽清荷香,茂林修竹。传说,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拴马的古柏至今耸立门前。其内金匾银对,古碑林立,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研究价值。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游俊题三顾堂 此联刻木悬挂于三顾堂内。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佚名题三顾堂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王任重题三顾堂

草庐亭

  草庐亭建于清康熙年间,傍依明襄简王墓。此处本是草庐故址,明襄简王朱见淑仰慕隆中山水,于弘治二年(1489)毁草庐建陵墓。清康熙五十九年(1794),郧襄观察使赵宏恩为了纪念诸葛亮于草庐故址修建了此亭。 

  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 ——佚名摘赵宏恩诗句题草庐亭 作者简介:此联出自清康熙年间郧襄观察使赵宏恩所写的《隆中武侯草庐诗》。(注)扇摇:羽扇、纶巾是诸葛亮服饰特点,这里代指诸葛亮。战月:混战不息的年代。黯:不明,昏暗。《隆中武侯草庐诗》原文是:“汉季群奸探赤符,独吟梁父独扶孤。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泣鬼文成何有魏,陨星人去失吞吴。至今不泣英雄气,襄水缠绵晓夜呼。” 

抱膝亭

抱膝亭位于隆中山畔一高阜之上,是三层六角亭,“高四丈有奇,周七丈余”。它是湖北提督程文炳于光绪十四年(1888)所建。建造此亭目的在于后人来游来歌时联想到诸葛亮在隆中抱膝长吟时的情景,从而“慨然思巾扇之度,虽在小隐,未尝须臾忘天下事焉”。

出了古隆中大门,已经14:30分,早已过了午饭时间,随便

填一下肚子,继续往下一个景点—明显陵出发。从隆中到陈安出口约100公里,16:02到达。16:29进入钟祥市区,马不停蹄直接赶到明显陵,16:50进入陵园。明显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

 

其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8米,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殿宇楼台龙飞凤舞,工艺浮雕美绝伦、一陵双冢举世罕见,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显陵的墓主朱祐杬生前为兴献王,死后葬于松林山,明正德16年武宗驾崩,因其无子嗣,慈寿皇太后与首辅大学士杨廷和遵奉“兄终弟及”之祖训,遗命“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年号为嘉靖,后朱厚熜为自立体系,用武力平息了长达3 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其间廷杖致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115余人,从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体系,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此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直至嘉靖驾崩建设才停止。

 

  显陵以其独特的环境风貌、精巧的布局构思、宏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地下宝藏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而受到国家文物专家的高度重视,八八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偌大个陵园,居然只有我独自一人,游弋在白玉栏杆、红墙琉璃瓦之中,与历史对话。落日的余晖,洒在残垣断壁上,留下斑驳的倒影,给本就肃穆的陵园增添一丝凄凉和悲怆,不禁感叹:任尓身前如何荣华富贵,终究还是一抔黄土!带着惆怅,我漫步离开已被暮色笼罩的明楼、御碑楼……。驾车回到嘈杂的世间,落脚于钟祥旅游宾馆。晚饭点了扎啤、牛肉、鸭头、花生,消费70元,吃完睡觉去。


D5(7月22日)(景点:荆州古城当阳关陵、玉泉寺、宜昌)。一早醒来,在酒店的重庆面馆吃了一碗面,又买了红牛和水,便往荆州开去。在荆门北上了高速,10:13到达荆州。荆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人们时常说的俗语“大意失荆州”,出典就在这里。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存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荆州古城,该城保存完整,里面有玄妙观关帝庙铁女寺等。在荆州,有许多古迹都是跟三国故事有关的。城北5公里处的纪南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保存得也较好。荆州古城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楚国的官船码头和渚宫,后成为江陵县治所,出现了最初城廓。经过三百五十多年的风雨,现存的古城墙大部分为明末清初建筑。现耸立在人们眼前的雄伟砖城,为明清两代所修造。砖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坚固,是我国府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垣。


花27元登山宾阳楼,荆州城一览无遗。城墙下就是明朝万历年间名相张居正的旧居,说是旧居,其实是现代仿建的建筑,但对于了解张居正的生平还是值得一看的。20元门票,转了一圈。了解到,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荆州府人。明代著名改革家,中国古代第一名相。自幼聪敏好学,12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被称为“荆州神童”;23岁中进士,42岁入阁。48岁任内阁首辅,执掌朝政。通过推行“考成法”“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摇摇欲坠的明王朝走上了中兴之路。但张在世时,权倾一时,死后却被曾赐之“帝赉忠良”的万历帝清算。张居正生前绝对没有想到,他死后竟然会遭到一手扶持的神宗如此无情的惩处!真可谓伴君如伴虎啊!

11:57离开千年古城荆州,取道荆门13:54到达当阳关陵。关陵位于当阳市城区西2公里处,是中国历史上蜀汉名将关羽的陵墓。是中国三大关庙之一(武圣关羽陵墓,全国现有三处。一是关羽故里山西解州衣冠冢,称为关庙;二是河南洛阳厚葬关羽首级处,称为关林;三是当阳关陵,唯此处按皇帝陵寝定制,有乾隆赐“威震华夏”匾额),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关羽死后,孙权将其首级送曹操,曹以侯礼厚葬首级于洛阳关林,这便是“头枕洛阳、身困当阳”俗称的由来。《三国志》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孙权于临沮夹石(今远安县回马坡)擒关羽,斩关羽,“权送羽首于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于章乡,就是今天的当阳关陵。关陵,原称“大王冢”,墓建于东汉末年。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襄阳太守王铢在墓前修筑祭亭。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始建庙宇。群体建筑则落成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关陵,占地45000平方米。采用中轴对称式帝陵规制,中轴线上,有八座古代建筑物,依次是神道碑亭、“汉室忠良”石牌坊、三元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陵基。两旁有华表、钟楼、鼓楼、碑廊、斋堂、来止轩、圣像亭、伯子祠、启圣宫、佛堂、春秋阁等。正殿大门上方有清同治皇帝御笔“威震华夏”金字匾额一块。陵区四周,环以帝陵式红墙黄瓦宫墙。


缅怀忠义千秋的关公后半个小时,到达玉泉寺。玉泉寺

玉泉寺又名谷山寺、俗称佛爷寺,位于湖北省当阳县15公里的玉泉山上,始建于东汉末年,是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的道场和天台宗的祖庭之一。早在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8)普净和尚就在这里结茅为庵,打坐修行。隋开皇年间,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口和尚在这里正式创建了玉泉寺。唐朝时,禅宗北宗神秀从黄梅东山寺来此弘扬禅法,四海倾仰。宋朝时,玉泉寺达到鼎盛。

玉泉寺铁塔


    玉泉寺原为十方古刹,但自明末开始,演为“八堂十三家”。八堂分别指东禅堂、西禅堂、般舟堂、观音堂、退居堂、藏经楼、圆通阁、小关庙,另加毗卢殿、大士阁、送子庵、大关庙、大云寺五家,合称十三家。大雄宝殿前放着一口隋代铁镬,造型浑厚古朴,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此外,还陈列着元代的铁钟、铁釜,明清的鼎、炉和碑刻。在大雄宝殿左侧,有座碑亭,碑上刻有手托法轮、足蹈莲台的观音像,线条流畅,神态自然,相传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画。玉泉寺铁塔建于北宋,塔高约23米,重约5万千克,用铁铸成,八角,十三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泉寺北侧显烈山下有中国最早的关庙——显烈祠,祠前有一泓珍珠泉水,俗名“金龙池”,相传为三国蜀将关羽死后显灵之处。珍珠泉为全国三大间歇名泉之一,宋朝苏轼称之为“漱玉喷珠”,明朝袁宏道赞之为“珠泉跳玉”。游人若临岸静观,则清碧如玉,泡如珍珠,若击掌跺石,则泉沸水涌,迭如贯珠,其水质甘冽醇香。泉南山脚竖有明万历所立石望表,上刻“汉云长显圣处”;望表西有清阮元念唐碑书“最先显圣之地”石碑一通。泉上珍珠桥为1949后增建,珠泉虹桥交相辉映,分外妖娆。循寺北向西,在溪水湛天、千年银杏、狮子崖、梅花井、智者洞、宋敕修传灯录院遗址、金霞洞、一线天;向南有退居、紫柴庵、幻霞洞等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深藏幽谷。 

  玉泉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隋朝时为天台宗祖庭之一,智者大师在此宣讲《法华玄义》、《摩诃止观》,首创天台宗道场;唐为禅宗北宗祖庭,弘景、神秀、普寂、一行等高僧在寺创倡渐悟禅法;宋释道源、宋绶、宋祁编撰《景德传灯录》于此寺;张九龄、李白、白居易、孟浩然、元稹等历代文人墨客为之留下许多诗词、碑刻;中国关公文化也渊源于此。名山、高僧、英雄三位一体与玉泉古刹相得益彰。 

  玉泉寺著名的祖师有智头、神秀等,著名方丈有弘景、一行、斋己、慕容、务本、广铸等。



来到玉泉寺,首先看到的是矗立在山门外巍然挺拔的棱金铁塔。这座铁塔,被誉为“古代建筑中的明珠”。铁塔原名“如来舍利宝塔”,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塔基为特制青砖砌成,塔身全为生铁铸造,高17.9米,13层,重10.66万斤,是中国现存最高、最重、最大的铁塔。因塔壁为八面楼阁式造型,雕有千余尊小佛像,故又称“千佛塔”。塔顶为仿木结构的腰榴斗拱,在角梁飞檐的前端,铸出凌空龙首,用以悬挂风铃。塔身微向北倾斜。宋代工匠们为了减弱冬季凛例的北风对铁塔的影响,特意将塔的上半身向北倾斜。这座铁塔已历经千年,依然巍然屹立,真不愧是中国古建筑艺术和冶金技术史上的杰作。

玉泉寺山门牌坊,又称“三圆门”,门的正上方镶嵌着“三楚名山’’四个苍劲有力的金字,这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题。进山门,跨越清溪桥,穿过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玉泉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隋初,鼎盛于唐宋,达到面阔九间,进深七间,占地1253平方米。整个建筑以72根楠木大立柱支撑,立柱周围达2。2米。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外型雄伟壮观,是湖北省现存的最大最古老木结构建筑。为了保护这一年久失修的古建筑,1982年至1984年,政府拨出专款对大殿进行了落架大修,灰顶朱柱,飞檐翘角,典雅大方,以古朴庄重的雄姿耸立在美丽的玉泉山下。大殿内的释迦牟尼、弥陀、药师、观音四大塑像也重新塑造一新,两侧供奉着十八罗汉。大殿正中悬挂着“智者道场”四个大字的匾额。

大雄宝殿前平列着两口方形的荷花池,池塘内培育着世间罕见的并蒂莲花。这里的莲花每朵有干枚花瓣,紧紧环抱着中间的两个花蕊。色彩由外瓣的粉红色渐渐向深红过渡,心部转为胭脂色,娇艳无比。传说这里的并蒂莲原产浙江舟山群岛,隋朝开皇年间,寺中有位白意长老,到普陀进香朝拜时带回一支,种在玉泉寺池内,现在的并蒂莲就是它繁衍的后代。

沿大雄宝殿右侧的台阶拾级而上,便是毗卢殿。1990年8月,玉泉寺在毗卢殿新塑了五百罗汉像。8月15日,玉泉寺钟鼓齐鸣,香烟缭绕,湖北省佛教协会昌明法师和玉泉寺方文明玉法师主持了五百罗汉开光仪式。这五百罗汉像,栩栩如生,为玉泉寺增色不少。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玉泉山关公显圣”的故事,为玉泉山和玉泉寺增添了一层神话色彩。相传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吕蒙所害。关公死后阴魂不散,悠悠飘到玉泉山,大呼三声“还吾头来!”被普净法师所劝。关羽所骑的赤兔马也悲愤不已,四蹄击土,趵出大坑,泉水涌出,关羽心如刀绞,泪如雨下,滴到水里如串串珍珠,就形成了珍珠泉,又称跑马泉,现位于玉泉寺左侧的翠寒山下,泉水中冒出一串串水泡,恰似珍珠一般,水质洁净清澈。

古时,玉泉山乳窟洞的溪水畔,若草罗生,叶如碧玉,其形状如掌,制作的茶叶被称作“仙人掌茶”。此茶清香滑熟,饮之能还童振枯。现在,玉泉林场恢复了仙人掌茶的生产。到玉泉寺的游人香客都要“摘将仙掌试清泉”,美美品尝一杯玉泉茶。

在般舟堂院内,有两棵花树,枝繁叶茂,“叶似碧玉花如金,异香扑鼻醉人心”。这是世上稀有的“月月桂”,除了最热和最冷的两个月外,一年四季总是金花满枝,浓香四溢。

独自一人游览了三园门、舍利宫、玉泉铁塔、智者大师广场、邮亭夕照、大雄宝殿、天外天、唐代银杏、歪嘴土地庙、关公显圣处、珍珠泉、小关庙,漏了塔林没去(以后要认真看景区指引图哦)


17:29离开玉泉寺,前往宜昌。晚饭在高速服务区吃了快餐。18:45下了高速到达宜昌。在问路时遇到一对老夫妇,看模样是退休干部,非常热情,甚至还打电话给朋友询问西陵区法院的具体坐落位置,感动!在老夫妇的指引下,很快找到了西陵区法院。在法院附近的“美特普”大酒店住下,设施还不错。洗了一个澡,到酒店底层点了两瓶啤酒、鸭架子、鸭头,美美吃了宵夜,躺下睡觉,一夜无话。

D6(7.23)上午在西陵法院办事,十点结束,收拾行李,退完房间上了三峡专用车道(G50一段)。在路边的一家旅游公司办理游览三峡大坝手续,工作人员说加上导游,只要200元,心想:单门票就需150元,50元一个导游,这价位还可。于是就要了一个导游。带上通行证,出发。11:40分进入景区,路况挺复杂的,要是没人指路,还真不好走,就冲这一项,50元值了。我们先到大坝上游看大坝全景,然后到下游看泄洪。由于离得太远,泄洪没有想象中那么壮观。

中午吃了长江肥鱼,价格不菲,每斤售价168元,但口味甚佳,肉很结实。由于要赶飞机,所以在14:30驶离大坝,在原来的路段导游下了车,我便直奔武汉天河机场。19:06下了机场高速。办完还车手续,刷卡1354元。在机场的自助餐厅(每人88元)吃了晚饭,圆满完成全部行程,犒劳一下自己。22:10登机,乘MF8484航班回到福州,公私两不误的荆楚大地行就此结束。全部行程1523公里,花费人民币9218元。


                                                             以上记于2012年11月2日—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