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未了情(10月19日)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山,或端庄灵秀或豪放不羁,每一座山都是一个故事,或婉约缠绵或可歌可泣。登山如阅人,一步一个台阶,细细的品味才能发现她的真实。一直以来也都比较喜欢爬山,喜欢行走在山野间的感觉,喜欢与大自然作最亲密接触。当付出艰辛汗水之后,站在群山之巅,一览众山小的那份豪迈与激情,往往会在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此次一路向东之行,就是突然之间的灵光闪现,名山行的计划在心里酝酿而成。从2008年开始,三山五岳以及佛教、道教名山都进入我的视野,各种的攻略也是看得不亦乐乎,先后游玩了西藏的珠峰、青海的昆仑山,陕西华山四川的峨嵋山等。这次,我把目光聚焦在武当山庐山黄山九华山等名山之中。

本来的庐山之行也是计划二天到三天的,但是一天下来,让我们最终彻底放弃。回想一天的庐山行,也让我放弃了对它美景的详细叙评,于是就有了这篇未了情的感悟。

从进入山门的180元门票开始,给予我最深印象的就是票中票。庐山会议地址需要另外购票、美玲别墅需要另外购票、电影院观看《庐山恋》需要另外购票、观看大口瀑布需要另外购票,老人家在庐山的固定照像地也需要另外购票。总之一句话,无处不需要另外购票。50元陪了一天的当地导游也无奈的说,这就是目前庐山的整体现状,到此的游客无不怨言。目前景区管理部门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商讨解决。但愿如此!

愤懑是愤懑,但一天的庐山行,还是给我留下了许多的留恋,所以还是很喜欢庐山的。有人说庐山是风水山,我还是很认同的。特别是大口瀑布景区,隔着十里距离都能看见那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让我第一次有了天河垂挂半空的视觉感。另外绵绣谷以及含蕃口景区的崎岖曲折,简直就是山水国画的原型。

庐山又是诗人山,从古至今,赞美庐山的诗人有多少,李白、欧阳修、苏轼、陆游等等都有赞赏庐山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李白和苏轼的这千古绝句,涌颂至今。毛泽东赞庐山仙人洞: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所有来到庐山的诗人,都能诗性大发,必是庐山景色诱人,诗人触景生情的结果,也乃庐山的天地灵气之因。

我在山门购票等待(因为来的太早,景区工作人员还没上班)远远遥望庐山时,心中就想:庐山那么高、那么大,山上又是那样险,古代的人是料想自己上不去的,就觉得那上面绝不可能有凡人居住。但凡有水的地方就有人烟,所以那山上定然不是荒的,而凡人是上不去的,所以山上住着的只有神仙了,也只有神仙可以上下自如。而我们现在,坐着汽车、缆车,上下山只要轻松的一个多小时,觉得庐山再高也是触手可及,当然就完全看不到那神奇的力量了。

待来到大口瀑布遥望时,才真正感受到了李白的心情。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本来是有争议的,但是我第一眼看见大口瀑布,就认定了便是“落九天”的那条。原因很简单,第一它可以“遥望”,第二它的确是“飞流直下”,第三它的落差可以称上“三千尺”。因为庐山的沟谷很深,大多数瀑布是藏在山里的,必须要进山走上一两个小时才能看到,根本无法遥望。那些瀑布又往往流向曲折且为凸石分支。所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魄,还是大口瀑布当属。只是我们到那里的时候,水流量已经远不及李白当年所见了。

然而,尽管有这样明显的特征,还是有不少游客把庐山其它的瀑布当做李白所遥望的庐山瀑布,坚信其自己看到的“落九天”。由于景点所属管理部门之间的纷争,导游明目张胆地糊弄游人,白纸黑字的诗文大家虽然会背,却根本没有认真读懂。所谓银河落九天,河水的下半段必然是垂直消散在天空中的。秀峰瀑布从绝壁上垂直倾泻下来,挂在两座山峰之间,底部刚好被另一座靠前的山峰所遮挡。整座瀑布就如银河挂在天上。亲眼见到这些以后,我强烈感受到李白所言不虚,我也不虚此行。

庐山之秀汇于五老峰五老峰之秀汇于锦绣谷,这句话是我杜撰的。我觉得五老峰是秀美与雄浑共俱,山腰以下谷深草茂,有南方山水的深幽;山腰以上则是千尺绝壁,则有北方大山的气势。五老峰的断裂岩层有种苍凉的干涩感,而且整个山体又很巨大,像是天边的一座屏障。锦绣谷则因为其路挂山崖,谷中云雾缭绕,怪石林立,鲜花满山,古木参天,风光无限。山路幽静曲折,一面是绝壁,一面是云海,游走谷中,神仙也莫过于如此。

当然,三宝树我也很喜欢。这三株大树,即两棵柳杉,一棵银杏,姿态古老婆娑,有着悠久的历史。三树凌空耸立,高达三、四十米,身躯粗大挺拔,几人挽手方能合抱,气势雄伟,可谓三杰。三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纵横交攀,密密层层,蓊蓊郁郁,荫及数亩,遮天蔽日,在昼犹错,显得肃静。

其它如花经、如琴湖、庐林湖、植物园,也不失其庐山的点缀。

牯岭镇宾馆的夜里,我有很多感触,不管是对风景的感触,还是对景区收费的不满情绪,都难于与庐山分享。细想到庐山的人千千万万,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对于庐山自己的历史来说,每个人都是短暂的瞬间而已。一代又一代,人死树还在,瀑布依旧,洞壑容得了这一代人时便无上一代的踪迹了。

我们只是现代的游客,他们是千年前或者百年前的游客,大家都是游客。可能他们其中有人说的话,留下的痕迹,打动了我。如果他们能看到今天的景象,也可能被我或者其他游人的想法文章所打动。我们不过是隔着时间对同一空间的共鸣者而已,没有好坏之分,也不见得有高低之别。所以,庐山对于我一切的一切不满都会过去,不动的就是庐山。

最后想说的是,我仅仅是从风景本身来评价庐山的。至于景区乱收费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在景区利益的分配上不合理出现的。留下买路钱,这是诸多旅游区的种种利益势利存在于此的原因。但是,还是如之前说到的,这些终究是时间长河里的浮云。

庐山从远古的边缘海里耸起,历经第四纪冰川,到人类文明期时又从荒芜的山地变为中华文明的文化名山。我来到大山的怀抱里,不就是为了经历这座山所经历的一切么?不就是为了知道我的渺小和天地有多大么?这与我在书中所阅读的以及从他人那里所听说的,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且是不可替代的经历。

现今的庐山,居民或是游客,文化或是经济,交通或是饮食,这些为了当代人生活而建成的一切,有它们当下的意义,那是政府官员视察的部分,但并不是我所需要瞻仰的部分。我也相信人类文明最精华的部分,同样会在近期的历史里熠熠生辉,不曾染尘。

庐山,想说爱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