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我们的目标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上午行进在西班牙大地上,

汽车驶过一个坡,

远处看见科尔多瓦市了。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位于西班牙南部古城科尔多瓦市内, 具有摩尔建筑和西班牙建筑的混合风格,

它也代表着科尔多瓦在伊斯兰教世界的地位,曾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清真寺

公元前786年前后, 白衣大食王国国王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欲使科尔多瓦成为与东方匹敌的伟大宗教中心,

罗马神庙和西哥特式教堂的遗址上修建了这个清真寺

后来经过拉赫曼二世和哈卡姆二世扩建,到1236年时, 该寺院的面积已比初建时扩大了2倍, 一次就可容纳2万多信徒从事宗教活动。

在哈利发希什姆二世时代, 大臣曼苏尔又扩建了斋戒室,到哈里曼三世, 建筑工程达到长180米, 宽130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最高峰。

整个建筑巍峨雄伟,可与耶路撒冷麦加的大清真寺媲美。

资料:公元711年,阿拉伯大帝国辖下的北非部族中有人试探性地跑到了海对面的伊比利亚半岛看了看,不料区区五百人居然就击败了病入膏肓的西哥特王朝的边防官兵,于是,同年一个柏柏尔将领塔里克.伊本.齐亚德,率领六千五百名柏柏尔人和五百名阿拉伯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在伊比利亚半岛登陆了。登陆后,他破釜沉舟。结果,这支没有了退路的北非穆斯林军队迅速占据了半岛的南部地区。由于哥特王朝和北非部族之间素无往来,所以它继续沿用罗马人的称呼,将这些北非以及阿拉伯的混合民族统称为摩尔人。
当时的欧洲,政治腐败、经济萧条、科技落后、思想愚昧。总而言之,在各方面都无法和鼎盛时期的阿拉伯文明相提并论。所以,这一小支摩尔人部队居然在八年时间内,占领了除阿斯图里亚斯外的整个半岛。
就在摩尔人开始向富庶的法兰克进军,眼看就要打下整个欧洲之时,阿拉伯大帝国的中心,大马士革发生政变,倭马亚王朝被颠覆了,王朝帝胄悉数被杀。而当时的摩尔人总督阿普杜拉.拉赫曼,就是倭马亚王朝在外唯一的后裔。于是,进军法兰克的计划宣告无限期搁置。阿普杜拉.拉赫曼一面宣布在大马士革爆发的政变是完全非法的,一边在科尔多瓦宣布自己继任哈里发(政教合一的领袖),同时准备向大马士革进军。结果,打来打去,发觉彼此都占不到什么便宜,于是科尔多瓦和大马士革政权互相罢兵,伊斯兰世界就此一分为二。东部中东地区以大马士革哈里发为中心,西部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以科尔多瓦哈里发为中心。总督他再也无法去穆斯林心目中的圣地麦加朝拜了。不能前往的,还有他们远在中东的家乡。在科尔多瓦清真寺最精美、最重要、象征着伊斯兰信徒精神信仰的壁龛上,依旧清晰地指着麦加的方向。科尔多瓦清真寺,它是一个梦。是一只远飞的倦鸟对家乡树林深深的眷恋,是一群勇敢远征的骑士对美丽故土深深的眷恋,是一群虔诚的信徒对心中圣地的眷恋。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13世纪后改作科尔多瓦大教堂,现在它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宏伟建筑,分为前半部的橘子中庭和后半部的清真寺主体建筑,在大门边还有高达93米的钟楼,原为清真寺的宣礼塔,可以登顶俯瞰科尔多瓦城市风光。

现在殿内尚存的850根石柱, 将正殿分成南北19行,

每行各有29个拱门的翼廊,每个拱门又各有上下两层马蹄形的拱券。

那密密麻麻造型优美的马蹄形的阿拉伯柱子,是想象中家乡一望无际的果园;那上面的红线,是想象中故土初升的暖暖阳光,是家乡那挂满枝头、熟透了的无花果……科尔多瓦在鼎盛期有超过300座清真寺和其他宗教建筑400余座。

西元1236年,伊斯兰教历614年,中世纪欧洲唯一的光明,摩尔人安达卢斯的首都科尔多瓦,陷落了。到十五世纪末,也就是著名的1492年,半岛最后的摩尔人领地格拉纳达陷落。摩尔人退回非洲。现代欧洲最初的两个封建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诞生。然后就有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了地理的大扩张,有了南美州,有了阿根廷的科尔多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