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经萨格勒布


                 


10月5日,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用过午餐后,我们乘坐的大巴车驶向了克罗地亚。下午4时,我们抵达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


萨格勒布是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市区由三部分组成:教堂、市政厅等古建筑组成的老城(世界遗产),广场、歌剧院、商业区组成的新城,二战后发展建设而成的现代化街区。


克罗地亚是我们东欧行的经停国,游览时间极为有限。市区街道两旁是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一条夸张的大领带吸引了我。克罗地亚被称为“领带的故乡”,相传17世纪中叶,在法国服役的克罗地亚士兵都系着一条鲜艳的领巾,这种风尚在巴黎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后逐渐成为男士的标准装束。2008年,克罗地亚议会宣布,每年的10月18日为“领带日”。




沿着缓缓的石板路,我们慢慢步行到老城中仅存的一座古城门前(“石门”)。“石门”建于罗马时代,一场大火烧毁了一切,唯独墙上的圣母玛利亚圣像完好无损。人们认为圣像拥有魔力,就在“石门”里立了个神龛,把《圣母与圣子》的绘画像供奉在此,以供信徒膜拜。


“石门”前的花坛中有一尊青铜骑士塑像,这是根据中世纪圣乔治斩杀巨龙的传奇故事创作的塑像,寓意青铜骑士守卫着石门,扬善惩恶。




欧洲旅游,参观教堂是必须的。在萨格勒布市我们参观了两座教堂:萨格勒布大教堂和圣马可教堂。


1094年,匈牙利国王拉迪斯拉夫一世宣布成立萨格勒布天主教区,并兴建了萨格勒布大教堂。13世纪时,教堂遭到入侵的鞑靼人毁坏。1880年的大地震使得教堂再遭重创,后几经修复。20世纪初,人们在教堂顶部新建两个高达百米的哥特式塔柱,教堂焕发出昔日的光彩,且更加辉煌。


教堂是萨格勒布市的最高建筑,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见到它高高的尖塔。




教堂前广场中央的圣母玛利亚纪念柱建于1865年,纪念柱顶端是金光闪闪的圣玛利亚雕像,下方是四个镀金的天使塑像,底座是喷泉,人们喜欢围坐在纪念柱下休息聊天。




始建于13世纪的圣马克教堂让人惊艳。教堂色彩鲜艳的屋顶上镶嵌着两个醒目的臂章,让人联想到飘扬的克罗地亚国旗。


我在教堂前驻足观赏,教堂大门上有11个壁龛15尊雕像,最顶端是怀抱耶稣的圣母玛利亚和约瑟夫,圣马可的雕像位于下方,耶稣12门徒的雕像位于大门的两侧。漆色虽已斑驳,但雕像依旧精美。


圣马可拼图.jpg



我站在老城的高处俯瞰萨格勒布市貌,像巴尔干所有地方一样,满眼尽是红屋顶。许多18、19世纪的巴洛克建筑散落在老城中,处处印着历史的痕迹,向人们述说着昔日的凄美故事。


斯拉夫民族多灾多难,克罗地亚饱受战争的创伤:抵御过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反抗过奥匈帝国的统治,经历过一战、二战、独立战争以及国内的宗教战争等。忽然间,《克罗地亚狂想曲》在我耳边回荡。


倒塌的墙壁,凌乱的碎石,空中飘摇的尘埃,断垣残壁中随风摇曳的小白花,夕阳倒映在血泪中,混着执念与芬芳……让我疯狂,让我狂想,我抛弃悲伤,带你自由,带你飞翔……




勇敢的斯拉夫民族,他们抵抗侵略者,为民族而战,为自由而战。班·约瑟夫·耶拉西奇是克罗地亚的民族英雄,1848年,他率领民众击退了匈牙利人的入侵,使克罗地亚成为统一的国家。人们在共和国广场中央矗立了耶拉西奇的巨型雕塑,以示纪念。




1918年12月,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成立了联合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1991年6月,克罗地亚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现今的克罗地亚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良好,旅游、建筑、造船和制药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人民安居乐业。


我在萨格勒布老城中游荡,在共和国广场上溜达,我深深感受到了克罗地亚的和平、宁静与闲适,以及克罗地亚人的友好与善良。